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同情特需人士,当然也不该说风凉话,但我们绝对可以做到理解和包容。
同理心,即设身处地之心,英文俗语“put yourself in someone else’s shoes”——当你硬穿上别人尺寸不对的鞋子,才知道有多痛苦,生动表达了缺乏同理心对别人造成的不便和难堪,尤其是特需人士。
日前,本地残疾女泳将孙锦雯带着导盲犬出席烛光演奏会,就遇上了没有同理心的对待。
演奏会保安将孙锦雯的导盲犬当宠物,拒绝让她们进入会场,即便狗儿穿着显眼背心,清楚写明是导盲犬。孙锦雯也透过自己发布的视频宣称,此类“误会”原来发生次数不少。
本地残疾女泳将孙锦雯带着导盲犬出席烛光演奏会(Candlelight concert)。
更遗憾的是,视频中另一把相信也是来自保安的声音问道:“你是来看表演的?你怎么看,你看不见对吗?”如此白目加无礼的问话,已超越了有没有同理心的讨论范畴,更难相信是出自一名“身心健全”、受过基本教育的保安人员。
(题外话:本地不少保安人员素质确实有待提高,我曾多次在不同地点与保安有过不愉快的接触,无礼和蛮横几乎是他们的必备基本款,尤其当他们对状况处理不当时,好心向他们提出反馈或建议,却很常收到老羞成怒的答复:“我不需要你来教我怎么做事”)
其实,烛光演奏会主打的就是一场音乐飨宴,孙锦雯出席根本完全没问题。君不见梁文福作词、张学友演唱的歌曲《她来听我的演唱会》用的就是“听演唱会”,而不是“看演唱会”?
对特需状况的基本认知 年前有父亲带着特需儿子到接种中心打疫苗,被工作人员要求在场外等候,理由是官方“规定”12岁以上孩童可不在父母陪同下进行接种,当父亲告知孩子是自闭症患者,对方反应是一脸茫然,似乎这辈子从未听过这个词语。
另一名工作人员来了解情况后,准许父亲陪同儿子入场施打疫苗,在全程陪伴下,依然不时有其他工作人员前来请父亲到外头等候,父亲不厌其烦解释,得到的反应多为“好吧,随你”的那种懒得继续争辩,而不是真心理解。
身为接种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须面对形形色色百姓,不要求格外关怀,但是不是应该具备对特需状况最基本的认知和理解?
特需人士也能自力更生 月前有男子在快餐店,目睹一名资深员工对着疑为特需者的较年轻员工大声吆喝、骂不停口,新闻上网后引起不同议论。
有人说亲身经历过与特需人士共事,感觉会吐血;也有人建议让特需人士去做无须“用脑”的工作,可以避免冲突,让大家都好过。
看了这些留言,只想说,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还真多,而且可以确定的是,他们肯定没有特需家人,也没有真心去理解过特需人士。
特需者也可以自食其力。(图:Pexels/Pixabay)
你知道特需人士工作有多难?他们愿意出社会做事、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而不是在家当啃老族,不已经很值得鼓励了吗?
该名被骂的员工并非在快餐店前台服务,也不在厨房处理食物,他的工作范围应该就是收盘子打扫店内环境,请问还要怎样“无脑”?你以为他们找工很容易?别说得自己像能随便委派工作的职场大神好吗?
(本地有一些企业很愿意聘请特需人士,比如某某快餐店和某某以雪糕闻名的餐饮店,这点要给赞。)
做到理解与包容 特需人士的状况是天生的,无法预知、无法解除,打从特需状况确定之后,他们及他们的家人的人生,就是一场艰苦无比、不足为外人道的长期奋战。
带大一个特需孩子,需要付出许多时间和心血。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同情特需人士,当然也不该说风凉话,但我们绝对可以做到理解和包容。
所以才说,同理心很重要,问题只在于:我们有吗?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