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的胆结石患者呈年轻化趋势,有数据显示本地10%到15%的人口有胆结石,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接受治疗。通过一些食物调理,也会让情况有所改善。以下一些画面可能会让你感到不舒服。
胆囊里的胆汁帮助分解食物脂肪。成分包括胆固醇、水、胆盐和胆红素等。它们一旦不平衡,胆汁会变浓稠进而硬化成结石。不平衡的成因虽无法确定,但已知的高风险因素包括高胆固醇,地中海贫血症、年过40经常腹胀气及女性。
外科顾问医生黄庆丰说:“最近几年我们看的病人的有年轻化的趋向,在20、30岁就有胆囊结石的问题,这些应该跟他们的饮食有关系。”
胆囊结石通常没有症状,做超声波检查才会知道。医生说没有症状通常无需治疗。可在生活和饮食上做调整。
营养师郑子豪表示:“必须控制自己的饮食,减少胆固醇、减少油脂类的摄取,也必须少糖而且增加多一点可溶性纤维。”
可溶性纤维主要存在于口感较软嫩,加热后变黏稠的五谷类、豆类,常见的包括燕麦、羊角豆,茄子等。茄子低脂、高纤维适合患者治疗期摄取。不过茄子有很多孔隙和水分,加热后水分蒸发,油就会进入。厨师建议把茄子蒸软再煎,就不会吸太多油。
茄子本身富含矿物质、维他命,还有很多的可溶性纤维。可溶性纤维可以帮助胆囊排出胆汁,减少胆汁在胆囊里的浓度,进而降低结晶和结石的风险。
营养师也建议胆结石患者减少糖分摄取,过多糖分也会造成胆固醇积累。医生说胆结石最常见的症状是腹胀和肚子右上方痛,有时疼痛会穿透到背和右肩。通常会在吃了食物15分钟或半小时后,有时会延续一两个小时。油腻食物会加重疼痛。很多人会误认为这是胃疼。
黄庆丰表示:“其实它跟所谓的胃痛不同。如果是吃饭之前的痛通常是胃痛,如果在吃饭过后,这个痛通常是胆囊结石的痛。”
医生提醒,如果胆结石导致疼痛却不治疗,可能会阻塞胆囊出口,引起发炎。若结石掉入胆管,导致胆液倒流,引发黄疸,排便呈白色,排尿很黑,需马上治疗。如果胆囊发炎,失去收缩的功能,就需要进行微创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