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即将生效。
“RCEP将是一个重要基石,能促进本区域迈向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这些协定体现了东盟和中国共同致力于加强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和投资框架的决心。”12月17日,新加坡外交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中国记者线上联合采访时如是表示。
今年是东盟与中国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上个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在峰会上,中国和东盟正式宣布将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中国和东南亚的贸易额不断增加。如今,年贸易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东盟已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也在过去十年一直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新加坡和其他东盟成员国都期待与中国合作,通过新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双边带来有意义、实质性并互惠互利的成果。”沈颖说。自由贸易协定是东盟与中国经济关系的基石。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这项自贸协定,以促进双方的经济复苏和未来增长,包括在实施非关税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竞争,以及协助微型和中小型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更紧密的合作。
“东盟和中国还可以探讨其他合作领域合作,包括通过进一步开放东盟-中国航空运输协定来加强互联互通,以及应对后疫情时代的公共卫生挑战。”沈颖说。
(12月17日上午,新加坡外交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接受中国记者团线上联合采访)
新加坡与中国建立了“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新加坡也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2019年,新加坡在中国的投资额超过100亿新元,同比增加46%。截至2019年底,新加坡在中国的累计投资已达1470亿新元。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开展业务。2019年,中国成为新加坡的第十一大投资国。许多知名的中国企业都在新加坡设立公司,包括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壹帐通、中远集团、中国石油和中国银行。
沈颖说,新加坡一直是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支持者。中国在过去40年来的经济发展迅速,而新加坡也从中国的发展中受惠。即使面对冠病疫情所带来的重重挑战,两国的伙伴关系仍保持强韧,双边合作保持良好势头。
此外,尽管疫情导致全球各地出台旅游限制,两国高层之间的交流并未间断。两国领袖的交流相当频密。双方目前也正紧锣密鼓地为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第17次会议的召开进行准备工作。作为新中两国之间最高层级的双边合作平台,JCBC让双方在会议上全面探讨和进一步推动两国在多方面的合作关系。
新加坡与中国在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这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上持续取得良好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旗下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促进了中国西部和东盟之间粮食和医疗用品等必要货物流动,成为有效的替代贸易路线。尽管供应链受到严重干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去年的贸易额同比增长了30%。
新加坡也在2020年成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两国以互惠互利的方式与“一带一路”沿线的第三方国家合作。
两国的司法界也紧密合作,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制定法律框架。今年12月3日,第五届新中法律与司法圆桌会议举行,这项会议已成为两国法律与司法界合作的一大支柱。
“为加快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新中两国必须安全地恢复两国之间的航空连通。”沈颖指出,要恢复安全飞行,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双方承认彼此的数码健康证书,包括疫苗接种证书。
“希望当中国恢复更多国际航班时,新加坡会是中国最先达成协议的伙伴之一。”沈颖认为,在公共卫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先推行小型的试点项目,比如允许新加坡学生前往中国完成学业或进行交流,或者允许两地人民以团游的方式,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行程到彼此国家旅游。
今年11月,中国申请加入《数码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我们也期待与中国开展新的数码合作项目。”沈颖说。
中国东盟合作的新亮点
记者: 前不久,中国和东盟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您认为新加坡在其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未来东盟将重点在哪些领域与中国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沈颖: 对于东盟-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成立,新加坡抱着十分积极的态度。我们非常欢迎其进展,它彰显了东盟和中国的合作关系确实是非常全面而且是多方面的。新加坡也非常期待能够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通过各项机制与中国一同推动实质的互惠互利的各项合作。这里有几个亮点,其一是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最近东盟已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我们预计,东盟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因此,东盟同中国的合作空间十分广阔。我们非常期待接下来双方对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探讨,希望这项研究能够尽快推展。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