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大國之間的博弈,尤其是中美之間的持續較量,讓在大國中左右夾縫生存的新加坡輾轉反側。不過,新加坡的焦慮不安可以理解,但面對美國給出的難題,如果總是逆來順受,終究是沒有出路的。
中美之間關係的好壞,要說誰最在意,那肯定少不了像新加坡這樣常年在兩國之間遊走的國家。中美之間現在緊張微妙的氣氛,就讓新加坡憂心忡忡。李顯龍的接班人,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認為,「對小國不太友好的零和思維的時代已經開始」。
日前,在去年以壓倒性的支持,被推選為新加坡執政黨第四大領導人的黃循財在年度預算演講中表示,大國之間的競爭已經在加劇,特別是中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之間的競爭。因此,他們必須預料到大國博弈將引發的全球經濟更大的競爭和分裂。他強調,一個零和思維的時代已經迎面朝我們走來。對於像新加坡這種長期以來一直在開放的、基於規則的多邊體系中繁榮發展的小型經濟而言,這樣的世界很明顯不太友好。
黃循財的措辭中,無不顯露著對大國博弈和小國該如何生存的不安情緒。但他的這種憂心,其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個世界一點也不太平,各方都在暗流涌動:俄烏衝突、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台海問題……
而且,零和博弈的時代事實上早已被西方啟動。像前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西方發動的。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也在被西方點燃的邊緣。
小國的生存向來不易,新加坡對大國競爭充滿憂慮很正常,特別是在中美如今這種微妙緊張氣氛之下。雖然中美現在還處於「斗而不破」的狀態,但這裡面的波濤洶湧,一不小心就會如同火山爆發般噴涌而出。
以美國一貫的行事作風,倘若跟中國徹底撕破臉,這時候小國難免就會被迫選邊站。小國的生存之道,要麼左右逢源,要麼倒向一邊。如今,新加坡已經快走到了這個十字路口。不過眾多事實已經證明,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其實獨立自主,不選邊站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一邊倒向西方最終帶來的後果,烏克蘭已經給出了血淋淋的例子。
不過,對於中美惡化的局勢,李顯龍早些時候就已經指出,短期內不太可能會得到改善。雖然本地區現在表面上還保持著和平穩定,但幾十年後可就未必了。他認為,像新加坡這樣的國家,需要提前做好應對挑戰的心理準備。儘可能讓自己不要陷入衝突中。從目前美國對中國的持續挑釁,以及其聯合盟友對亞太地區的不斷攪亂,李顯龍的判斷確實很有可能成為現實。
但這是一個「互聯」的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各方各面是相互存在聯繫的,新加坡這類國家想在大國競爭中完全置身事外,基本不太可能,更別說在中美的博弈中。不管明里暗裡使什麼手段,美國絕對都要逼著它們選邊站。就連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美國都試圖逼著站隊。如果中美衝突有一天真的徹底爆發了,美國又怎麼可能讓新加坡這類國家隔岸觀火呢?
不過,即便無法在大國競爭中置身事外,新加坡依舊要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一味對美國逆來順受,那永遠都不會有出路。美國需要的永遠不是朋友,而是永遠比自己弱小、聽話的臣子,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如果選擇完全聽命於美國,就等於選擇了一個不平等的世界,一個自己永遠需要對美國低頭哈腰的世界,那就要做好隨時當美國的炮灰,被美國拋棄的準備。放眼望去,當今歷史上哪個對美國俯首稱臣的國家,是不曾被美國傷害過的?
需要提到的是,無論是挑起戰爭,還是攪亂地區局勢,美國幾乎都不是單打獨鬥,往往都是拉幫結派。就像現在,美國作為一個北美國家,卻總是跑到亞太地區惹是生非,實際上就是靠打著保護盟友的旗號,借著其在該地區盟友的力量作惡。因此,對新加坡這類國家來說,若不想總是被美國拉入大國博弈之中當炮灰,主動跟美國軍事脫鉤,或許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毫無疑問,只要你一天還靠美國的軍事來保護,你一天就無法擺脫被美國拿捏在手裡的命運,你就永遠無法完全獨立自主,完全做自己的主人。如何才能不成為大國競爭的犧牲品,在大國博弈中全身而退,這道難題新加坡這類國家確實需要認認真真地尋找答案了。畢竟總是對美國逆來順受,也終究不是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