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百萬的轉售組屋動輒百萬頻頻見報,更讓不少國人,尤其是首購族憂心忡忡。
面對輿論壓力,新加坡政府在周二(14日)的財政預算案祭出針對性措施,試圖舒緩首購族在「漲不停」的轉售市場所面臨的壓力。
相關措施以提高購屋津貼為主:
然而,一些房產分析師認為,調高購屋津貼可能是一把雙面刃,部分賣家可能會抬高出價,間接推高轉售組屋的價格。
據《海峽時報》報道,橙易產業研究與諮詢部副總裁孫燕清指出,由於預期買家獲得更高津貼後,購買力會進一步加強,一些四房式或更小房型轉售組屋的賣家可能會藉此機會漲價。
調高購屋津貼也可能促使更多首購族湧入轉售市場。
PropertyGuru新加坡區域經理陳智群表示,短期內首購族對四房式及較小房型轉售組屋的需求預料會持續增加。
合登集團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則告訴《聯合早報》,轉售組屋仍供不應求,因此售價預料會繼續上漲。
因此,當局才會將受惠群體局限在符合特定資格的首購族,而非所有的轉售市場買家。
只有月入不超過1萬4000新元的家庭,以及月入在7000新元以下的單身者,才能夠獲得更高的津貼。
過去兩年,約有三分之一的轉售組屋買家獲得購屋津貼。
當局預計,調高購屋津貼的第一年裡,將有超過一萬個首購家庭獲益。
國家發展部還說,轉售組屋的價格終究是按照賣家及買家的意願定價,在高利率和全球經濟充滿不缺行的情況下,那些喊出更高價格的賣家,也得承擔可能被擠出市場的風險。
賣家開高價可能會被擠出市場的觀點,也獲得部分房產分析師的認同。
但高到什麼程度,才會被擠出市場?現今的市場趨勢恐怕無法提供明確的答案。
根據房地產網站99.co和新加坡房地產聯合交易網本月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1月的轉售組屋價格漲幅為1.4%,已連續31個月增長。整體而言,2022年全年的組屋轉售價增幅為9.4%。
儘管政府在2021年12月及2022年9月曾先後推出兩輪降溫措施,但在疫情後開放及高利率環境影響下,降溫措施的成效似乎有限。
我國於1971年起設立組屋轉售市場,允許組屋在自由市場機制下販售。
但轉售組屋的市場性質,如今也是當局在處理房屋問題上的最大挑戰來源,任何過於激進的干預,都有可能影響到組屋轉售的自由市場精神。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Walter Theseira)分析,一些干預措施,例如價格管制,將違背組屋自由買賣的基本原則,且會對大多數擁有組屋的國人造成影響。
他說,不少購屋者之所以湧向轉售市場,是因為無法抽到黃金地段的預購組屋。因此他建議,當局應設法增加其他地區的預購組屋對購屋者的吸引力,以拉近和黃金地段的差距。
例如,當局可考慮為非黃金地段的預購組屋提供更多津貼誘因,以及在如今已實施的黃金地段組屋模式基礎上,給後者設下更多限制。
部分國人因無法買到成熟區的預購組屋,進而轉向轉售市場尋找目標,原因無非是出在非成熟區的整體條件,包括生活便利性、基礎設施往往與成熟區有段不小差距。
簡單來說,讓更多首購族選擇購買預購組屋,就能避免有更多買家湧入轉售市場推高價格,而提高他們購買非成熟區組屋的意願,就是最直接的方法。
如何提升非成熟區組屋的條件,使之更便利、更宜居、更接近成熟區組屋的水平,讓非成熟區組屋也能成為購屋者「想要」的組屋,將是接下來新加坡「居者有其屋」政策其中一個最核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