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馬來前鋒報》報道,馬來西亞士姑來工藝大學阿布蘇菲安副教授(Abu Sofian Yaccob)表示,估計剛爆發的水災造成3億令吉德損失。
「這是以一萬戶受災家庭的損失來估計,不包括政府及商界的損失,以及日後在消費市場上所引發的骨牌效應。」
他指出,工廠設施遭大水浸壞,生產操作將因而停擺,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失業,消費能力減弱將衝擊國內零售業者業績。
「經濟心臟」雪州災情影響全國經濟 此外,吉隆坡大學經濟系教授艾米蘇海米說,巴生河流域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水災,不僅將會衝擊雪州經濟,更因雪州是西馬的製造業重鎮,未來極可能對全國各領域經濟活動構成嚴重後遺症。
「雪州貢獻了近30%的國內生產總值,若因水災導致製造業等經濟領域癱瘓一周,日常用品的供應鏈將會出現供需失衡,後果是百物漲價。」
「雪州可說是馬來西亞的「經濟心臟」,一旦沒有積極恢復,加上中小型企業仍未走出疫情衝擊,後果不堪設想。」
「廠家的損失除了機器,也包括等待出貨的成品,以供應中斷而面對的違約情況。」
「確實的損失數目暫時無法估計,但是以百萬計的損失絕對跑不掉,因為莎亞南及巴生谷是工業地帶。」
蘇添來表示,廠家惟有等水完全退卻才能估計所面對的損失,數條主要大道因為淹水而封閉,也阻礙了員工上班的道路。
此外,他也擔心,水災令巴生港口運作受影響,進一步打擊國內物流及供應鏈。
他呼籲政府,基於水災的發生免除航運公司可能面對的滯期費,以免以上費用轉嫁至廠商及終端消費者。
聲明指出,由於進入巴生港口數條道路封閉,令員工無法前來上班,使港口運作因缺乏人力而放緩,進而導致船隻停泊延期。
「預料綜合性因素使公司無法取得個位數的成長,然而截至本月18日,巴生港口貨櫃吞吐量達1012個標準貨櫃。本公司仍在和各造積極合作,以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進而影響工廠的生產運作。」
根據彭博社引述2020年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的亞太平洋地區報告,東南亞地區的天災在當年造成了865億令吉的損失。
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昨天宣布,將撥款1億令吉(2370萬美元)賑災,受災家庭最高可獲得1000令吉的補貼。財政部長東姑扎夫魯過後再宣布撥款2億令吉賑災,並啟動政聯公司的救災復甦網絡協助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