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送儿子去新加坡读国际学校,中国妈妈看完了《李光耀回忆录》

2023-02-25     于晏     21276

现在的新加坡人基本上都掌握2~3种语言,华人英文、中文沟通无障碍。我希望孩子来新加坡读书后,也能掌握中英文两种语言,既拥有国际化的视野,也能保留中华文化的根。

为了送儿子去新加坡读国际学校,中国妈妈看完了《李光耀回忆录》

为了送儿子去新加坡读国际学校,中国妈妈看完了《李光耀回忆录》

新加坡访学之旅

是早有预谋而非一时兴起

从上面的记录可以看出我们与新加坡的渊源很深,对新加坡做了很多了解。为什么对新加坡感兴趣呢?

因为从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应该 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教育路径?

2013年儿子开始上小学时,我坚定地选择了 国际化教育 ,而且是当时很小众的IB教育,我认为IB教育理念对于我这样从传统教育过来的一代人而言不不啻于一次石破天惊的洗礼,世界上居然有这么 人性化的全人教育 。

到儿子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又了解到UWC,IB教育中更独树一帜的学校,它的使命是使教育成为团结人民、国家和文化的力量,以实现和平和可持续的未来。

我们了解了全世界18个UWC校区,发现只有极少数UWC是有IBDP以下阶段教育的,其中一个就是UWCSEA,K~12各阶段都可以申请。

而且新加坡是IB的亚太地区总部所在地,新加坡的IB教育得益于其独特的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位置、高度国际化的师资,处于世界绝对的领先地位,每年的IB大考都是数一数二,所以我们就动了申请新加坡国际学校的念头,尤其是想申UWCSEA。

为了送儿子去新加坡读国际学校,中国妈妈看完了《李光耀回忆录》

为了送儿子去新加坡读国际学校,中国妈妈看完了《李光耀回忆录》

访学回国后申请新加坡UWC

遗憾未被录取

2019年暑假访校归来后,我们第一次DlY申请UWCSEA,但遗憾的是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我们的计划,由于不能到学校参加考试和面试,儿子的申请被终止了。

2020年暑假,我们重新开始申请UWCSEA2021年8月入学的8年级,对申请文书进行头脑风暴,整理申请材料。

因为疫情原因在线上参加了英文测试和面试,英文测试采用的是牛津大学的Track test,对标的是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雅思以及现在新加坡政府小学的英文测试CEQ都采用这个标准。

为了送儿子去新加坡读国际学校,中国妈妈看完了《李光耀回忆录》

当时儿子是考的B2级别,他的分数达到了93.18%。

为什么专门提这个测试?因为这个测试也是SJⅠI所采用的,与华中国际、英华国际采用本校自己的英文测试不同,我猜儿子后来之所以没有通过华中国际、英华国际的测试,而通过了圣约瑟国际学校(SJII)的测试可能也与此有关,他可能更适合国际化程度更高的学校。

儿子的小组面试表现也很好,进入了合格申请人的池子。但2021年4月最后的结果依然遗憾,只是在waitIist名单上,没有录取。

英文基本就是裸考,没有补课,因为track test是个很小众的考试,学校也不会提前通知你考哪个级别,当时不知从何补起。UWC申9年级就要B2级别,估计申10年级就去到C1了。如果以后有学生要考SJII,可以上上track test官网,有模拟题。

为了送儿子去新加坡读国际学校,中国妈妈看完了《李光耀回忆录》

偶然结识万事通留学

圆新加坡国际学校读书梦

2022年4月,看到了万事通的公众号文章,考虑到国内的疫情和孩子的成绩波动,还是希望孩子到新加坡读国际学校的我,联系上了万事通的顾问老师。

经过了解之后,这次将申请目标放在三所本地源流的国际学校上,分别是华中国际、英华国际和圣约瑟国际学校。

刚开始,我们将备考重点放在了华中国际上,主要是因为万事通对华中国际的情况和备考比较熟悉,录取的机会可能会大一些,英华国际没有另外备考,想着应该和华中国际差不多。圣约瑟国际学校的笔试面试时间则排在了最后。总而言之,之前都是以备考华中国际为主。

把华中当重点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华中可以9升9,我们希望孩子来新加坡体验从G9~G12的四年完整的高中。因为儿子华中的数学摸底考试不理想,所以按顾问老师的建议从6月份开始补数学,补到7月8日华中考试前,最后两节才突击了下英文。

8月16日放榜,没有录取。我邮件问了华中,说是数学通过了,英文没通过。(可能我们一开始的优势在特定的环境中反而成了劣势)

8月20日,我们去南京参加了新加坡英华国际的笔试,8月25日下午网络面试。

8月24日下午,儿子参加了圣约瑟国际学校的网上笔试,英语是track test,数学好象是既包括逻辑方面的测试也包括计算,不知道是不是也采用的第三方测试。还有中文的一篇作文。这是华中国际和英华国际没有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