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城市化之后,东亚地区的这种生活方式变化和跃升就减弱了很少,
无非就是从中小城市到大城市工作生活了,但是我们自己日常的感受,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机场,高铁,步行街,购物中心,电影院,绿道,国家公园,自驾游,露营的生活方式也可以享受到,和大城市的差别主要就在于收入水平和工作机会了,可能还有演唱会之类了,而且吧大城市的房价痛苦指数还很高,实际上吧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城市房价太高了,收入基本都在为房子打工了。
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同样在国内,为什么成都,长沙,三亚,大理,丽江之类就对游客吸引力很强呢,为什么同样在欧洲,巴黎的吸引力就那么强呢?
为什么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人均是我们的两三倍甚至七八倍,但是总觉得和国内北上广深什么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地狱高考,大公司垄断优质工作机会,996高强度的工作,高房价,公寓楼,人口高度集中化在大城市等等,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而只是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已,
实际上一个中国大陆城市居民去普通的台湾人,香港人,日本,韩国人,新加坡人的家里参观,内心不会有任何波澜,因为内部装修,家用电器设备乃至小区都差不多,中国大陆的小区甚至还会更大一些。
一个韩国人,他要想获得优质工作机会就只能去首尔,一个日本人,他要想获得优质工作机会就只能去东京都市圈,家乡全部是老人。
下图是就是台湾台北的豪宅仁爱帝宝,它的优点在于黄金地段和大平层,但仅看外观你觉得羡慕吗?
更有甚者,东亚发达地区都有明显的老人工作现象,年纪很大的老人在餐厅工作,在开计程车等等,这个前景甚至比现在人均一万两千美元多的中国大陆还要糟糕,我们的城市退休老人至少现在很多人还可以跳广场舞。
所以我觉得,我们以后的发展,也得在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方面做文章,不然我们即使从现在的人均一万多美元提高到了八万美元,也还是现在这样的生活状态,那可就太不能让人期待了。改变生活方式,而这是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的,
1:公寓楼的生活方式与别墅低密度社区生活方式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郊区别墅大社区,有人喜欢市区的90平商品房,应该有多样化的选择,比如现在人口减少已经不可逆了,我一直觉得应该在全国人口减少,但还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中小城市放开建别墅,搞一些低密度社区,打造一种有别于东亚公寓楼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大城市交房租的年轻人回流家乡发展,试想一下,如果在中国的土地上同样也有北美澳洲式的居住方式可以选择,对我国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春节回老家县城,人口减少很厉害,面积和香港差不多大的县,常驻人口竟然只有三十多万,而且还在持续下降,其实我国已经有大量的地方有空间的。
2:长距离在一线城市打工和在家乡附近工作的生活方式
哪种更好呢?我想很多人是喜欢后者,
搞新三线建设,改变现在优质工作机会集中在人口两千万级别的一线城市的局面,鼓励大中型企业向低线城市迁移或者投资建厂,建研发中心等,而且这样的迁移还能大大的增加优质工作机会的数量。
举个例子,比亚迪在郑州投资建厂,就把工作机会从人口两千多万的深圳转移到人口一千二百多万的郑州,而且距离上迁移了几千公里,
像我看到有2023年毕业的应届硕士签了郑州比亚迪,底薪一万二,加上36%的绩效工资一个月有一万六千多,这个待遇在深圳算不算优质工作机会呢?不太好说,但是在郑州的话,至少收入相对房价比在深圳更好些,尤其是对籍贯北方,想离家更近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大好事,郑州的高铁去哪里都方便。
类似的,还有基建投资不是只投资到基建,而是在高等教育落后的地区多投资建立几所大学
现在深圳有钱,就在不断的建立和引进高校扩大本地高等教育规模,像深圳除了南方科技大学,哈工大深圳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现在又在新建深圳理工大学。
而在我国很多省份,尤其是比如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每年考生规模和优质大学录取人数不成正比,录取率很低,可以考虑把每年投资基建的钱,拿一部分出来在这些省份投资建立新的一流大学,不仅可以缓解高考录取率的问题,这些高校还可以招聘和吸纳大量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就业,一个高校就可以提供几千个优质的高学历人才就业机会,而这些高级人才从事的研究成果,是一定可以产生社会效益的。
我们常说投资基建虽然短时间内不能回收成本,但是对于整个社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我觉得对于投资建立高校也是一样,把钱投资到人身上,其实也是“基础建设”的一种,可以称之为新基建的一部分,这些高校的人才从事的科技研究,是有可能诞生出新的民用产业和公司的,香港科技大学的一个学生汪滔就创立了大疆科技,为中国开辟了一条产业新赛道,就这一个公司每年创造的高收入工作岗位,税收,上游供应商的收入等各种增加值都很惊人了。
实际上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发达的二线城市,发展势头都还不错,也能吸引国内大企业前来设置研发中心和工厂,增加工作机会,西安,成都,武汉,南京等都是例子。
3:打造长距离的徒步路线和国家登山步道等等
下图是从新西兰政府的官网上,他们推荐的徒步路线,我国的风景地貌其实远远的超过,但是似乎却没有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徒步路线,像著名的川西314国道并不适合徒步,并没有专门的步道,车来车往很危险。
其实这一点我觉得深圳做的还可以,有很多条不同的登山路线,在市区就可以登山,包括莲花山,笔架山,南山,塘朗山等等,也有红树林滨海公园这样的徒步道,郊区则有梧桐山等等,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能够增加深圳魅力的生活方式。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