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總能看到很多騎行的人,前段時間,在亞洲最適合騎行的城市的排名中,新加坡排名第一!
在新加坡一輛自行車就能轉遍全島,特別是近年來能明顯感覺到新加坡本地的自行車道不斷增加,為民眾提供了優秀的騎行條件,騎行相關的法律和安全措施也在快速完善。
新加坡政府狂砸10億新幣
自行車道猛增至300公里!
2月18日,武吉班讓新增建的自行車道正式啟用。
這條新增建的自行車道長約8.5公里,與公園道連接後,武吉班讓區域內的自行車道總長度將達到16公里。
(圖源:LTA/facebook)
去年11月27日,新加坡中央區自行車道連接多個地鐵站,包括克拉碼頭、丹戎巴葛和直落亞逸站,以及剛通車湯申-東海岸線的珊頓道、濱海灣和濱海灣花園站。
這條新增建的自行車道長約8.5公里,與公園道連接後,武吉班讓區域內的自行車道總長度將達到16公里。
新加坡政府計劃在2030年之前,把本地的自行車專用道從目前的440公里增加到1300公里。
從2020年年初,新加坡相關部門決定為加快建設速度,直接拍定再花費超過10億新幣增設自行車專用道。
自行車專用道,是唯一允許四種車輛(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電動滑板車和個人電動輔助器材)共同使用的車道,因此自行車專用道的鋪設能夠極大方便民眾出行。
另一方面,此類出行方式也符合綠色出行的節能追求。
早在2016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在社交媒體發文說:
「騎自行車,是個好玩、簡單、健康的方式,可以探索不同地方。騎自行車也會減少我們城市的車輛,對環境更好」
李顯龍總理也身體力行,率先作出示範,帶領民眾在宏茂橋新建的自行車專用道上騎行體驗。
新加坡未來也有可能進一步收縮機動車道面積,為鋪設自行車專用道讓路,讓更多人能夠通過騎行抵達全島!
騎行不僅代表著低碳出行,巧妙的騎行道設計也大大方便了民眾,更是為城市風景增光添彩!
比如新加坡的南北交通廊道,集高速公路、快捷巴士道、自行車道與人行道於一身,各種出行方式在其中被安排得井然有序。
自行車道比步行快捷!比公共運輸靈活!四通八達的自行車道網絡里,無論是想穿過公園欣賞自然風景,快速抵達錯綜的組屋,還是一路南下到市中心快速通勤避開車流高峰,都是最佳的選擇!
騎行設施一應俱全
出門騎車0負擔!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場年氣溫較高,出門騎車這樣的運動似乎沒有巴士地鐵的空調來的舒服。
到達目的地,自行車該放在哪裡才保險呢?運動完渾身是汗、熱到不行,影響後面的計劃又該怎麼處理?
新加坡政府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並增設了相關設施。
比如福南商場(Funan)內就有設計一條橫跨商場一樓的自行車專用道,讓騎行愛好者能夠騎車直接穿越商場內。
同時,商場也配備了停車位與淋浴房,在市中心周邊完成運動的騎行愛好者都能在商場內作為中轉站休息,或簡單沖洗一番去逛街!
想要騎車去上班的人,也不用擔心騎到公司一身汗臭味。像福南商場內這樣的設施還會繼續增加,未來辦公樓、住宅、商場都會增設自行車停放處、淋浴房和儲物櫃等新設施,讓想騎行的人們能「無負擔」出行。
自行車的專屬公園和路線
騎車變為一种放松和旅行
東海岸公園(East Coast Park):
2019年11月,東海岸公園開放了籌建許久的自行車專屬公園(Cyclist Park),占地5.4公頃,讓人們可以沿著海岸線旁的專屬自行車道騎行,鍛鍊、觀海、用餐、度假,一站式聚齊。
公園內到東海岸線有著總長近12.5公里、四通八達的路線,可以盡情滿足騎行愛好者的需求。
樟宜海灘公園(Changi Beach Park):
樟宜海灘公園比起東海岸,沿途的騎行風景要更為美麗,遍布白色沙灘、海浪與椰林,再沿著樟宜機場跑道外圍騎上一圈,體驗極佳!
濱海灣環線(Marina Bay Loop):
如果更想欣賞些城市景色,濱海灣環線一定是很多人的首選!
全長11.5公里,沿途能夠欣賞到新加坡的標誌性建築金沙酒店和螺旋橋,也稱為許多人下班後的運動路線。
這條線路平坦開闊、燈火通明,騎行也更為安全輕鬆,一圈下來就能把濱海灣和中心商務區的知名建築盡收眼底。
(圖源:K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