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个群体,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共有7万4154人。
这是新加坡的献血大军,我就是其中一个。
我每个季度都定期献血,目前已献血16次,在献血大军中,我资历很浅。
我第一次献血应该是在大学毕业不久,在民防学院接受尉官训练课程时,参加献血。
之后,在消防局工作时还有一两次。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次献血,一次在中国,一次在新加坡。
在上海献血失败
2002年冬天,我34岁,在上海工作,是新加坡派驻上海的商务领事。
有一天,我在人民公园附近有个晚饭邀约,去得早了,便到南京路步行街走走。
(今日的流动采血车。图源:中国政府网)
路过一个流动采血车,我想起自己在民防学院时献血,不疼,自己也不害怕献血,反正现在有时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便登上采血车,交上领事官证,说自己要献血。
护士照常记录我的个人信息,然后量血压。
不料,量了血压之后,他说了一句我想都没想到的。
他说:“领事先生,不好意思,您的血压不适合献血。十分感谢您的热心。我们建议,您适当运动,把血压降下来,我们随时欢迎您再来。”
这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给我的震撼不小。
当时尽管比现在年轻20岁,但经常吃喝,根本不运动,胖。
献血失败,因为健康不合格。我离开采血车时,护士还说了一句“感谢领事先生的厚意。”
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惭愧。
这是十多年之后,我2015年的样子,因为胖,所以血压不合格,健康不合格,想献血都不够格。
言归正传。
“南京路步行街采血车事件”给我的震撼,其实也就持续了半小时。半小时之后,聚餐开始,又是胡吃海喝,把“您血压得降下来”的忠告抛到九霄云外。
此事之后,我一直记得自己血压不行,没有资格献血。而且,这二十年以来,越吃越胖,所以,根本没想过献血这回事。
一直到2020年,出现了个契机。
封城期间献血
从2018年底开始,在波哥、李越治等人的影响下,我开始跑步。跑了差不多一年之后,血压比之前好很多。
这时,刚好是新加坡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原始病毒入侵,客工宿舍疫情大爆发,政府执行名为“断路器”的半封城措施,除了看医生、买日常必需品,不得出门。
虽然献血属于医疗活动,不受封城限制,但是,由于害怕病毒传播,许多人尽可能少出门,间接影响血库存量。
碰巧在那时,我在脸书(Facebook)见到一位老战友,现任民防第三区司令林汉志上校献血。在封城期间,他刚好完成了100次献血。
顿时成了我的新偶像!
看到汉志的榜样,我忽然想,自己血压现在不是正常了吗,是不是可以献血了?
不久后,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办了一次流动采血,我看到了宣传单,于是便去了。
虽然仍在封城期间,但这次献血倒是很顺利,很快就完成了。
有了这次顺利的经验,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是正常人了,有献血资格了。于是,我后来就每季度定期献血。
其实,我身边朋友参加献血的不少,而且有相当多是在疫情期间照样献血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