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7日)的《海峽時報》竟然出現了不是一個,而是兩個符合這個描述的標題:
「前濫用毒品者:上網買大麻跟叫外賣比薩一樣容易」
「從妄想到動念自殺:一名年輕男子吸食大麻所受到的影響」
有這種標題,報道內容自然不是好消息,但最可怕的一點其實跟大麻的副作用無關。
濫用大麻者有年輕化趨勢 現年26歲的安迪(化名)告訴《海峽時報》,他6年前沾上大麻,而大麻唾手可得,過程簡直「跟叫外賣比薩一樣。」
當時還是大學生的他為了慶祝考試結束,通過電話向賣家訂購一包3公克的大麻,再將50元轉到一個銀行戶口,然後到一個指定地點取貨。
安迪還說,冠病疫情的種種限制措施,反而讓這種交易更方便。
他只需通過Telegram等聊天應用的私人群組聯繫賣家,價格雖然高些,但他卻能在更靠近住家的地點取貨,例如組屋區水管後面的夾縫,或是某個消防栓隔間(riser cabinet)。
這和中央肅毒局2022年度毒品報告的內容相呼應,該局在報告中透露,2022年破獲的大麻達到133.25公斤,比去年的107.08公斤來得高。
本地濫用大麻的人士也有年輕化趨勢,2022年第一次被捕的大麻濫用者當中,70%是30歲以下的青年,最年輕的只有14歲。
被捕的20歲以下大麻濫用者增加了超過兩倍,從2021年的8人增加到2022年的26人。
掌握太多資訊造成年輕人濫用大麻? 接受《海峽時報》訪問的輔導員和心理治療師都表示,濫用大麻的人越來越年輕,其中越來越多人受過良好教育,經濟條件也不差。
Loving Hand Fellowship的輔導員Tan Han Lay透露:
「讓我驚訝的是,一些囚犯告訴我他們是通過網絡遊戲的聊天群組認識毒販。他們也說,他們有兼職工作,因此有能力購買大麻。」
安迪雖然已經戒了大麻,還是相信吸食大麻比海洛因這些毒品安全:
「(年輕的大麻吸食者)也能在網上看到所有跟大麻有關的研究。雖然部分研究指出大麻可能會造成吸食者長期上癮,也有些研究表明,大麻有其功效。我們這一代人能掌握關於毒品的所有資訊,所以很難說服我們。」
然而,心理衛生學院國立成癮治療服務(National Addictions Management Service)顧問Melvyn Zhang卻指出,大麻含有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這種物質會被人體吸收,經由血液傳到大腦,因此無論用哪種方式服食大麻,都會成癮。
內政部:三管齊下打擊嗜毒
內政部政務部長費紹爾在回應時指出,當局將通過持續推行反毒宣導工作、加強執法(包括在關卡和路障臨檢行動中採用唾液檢測儀)、以及改進囚犯改造方案等三個方面打擊嗜毒。
但如果安迪對於年輕一代「了解」毒品的看法是準確的,那宣導工作或許就是當局的反毒工作最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