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選舉腳步越來越近 競選廣告條規變嚴旨在防外國勢力

2023-03-07

現任總統哈莉瑪的任期將在今年9月中旬期滿,在那之前,新加坡必須展開下一屆總統選舉。

今天國會在結束橫跨兩周,長達70小時的財政預算案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後,就馬不停蹄進入下一個環節:

三讀通過總統選舉(修正)法案和國會選舉(修正)法案。

教育部長陳振聲今天(3月6日)在國會代表總理為法案提出二讀時,提出多項新修改,包括授權選舉官在療養院內設立特別投票站,以及讓海外選民以郵寄方式投票

教育部長陳振聲。(國會直播視頻截圖)但陳部長的發言最吸引眼球的,不外是與(線上線下)競選廣告相關的五項修改:

  1. 線上競選廣告一旦採取強化推廣手段,包括花錢增加貼文觸及率、轉貼、分享或再分享,今後都將與原PO一樣,在法案下受限於同樣條規。
  2. 在冷靜日和投票日,不允許出現這類強化推廣的競選廣告。舉個例子,即使競選廣告是早前刊登後花錢在社媒推廣,推廣時間也嚴格不能涵蓋冷靜日和投票日,就連在當天公開分享轉發已刊登的競選廣告也算觸犯條規。極小範圍的私人分享則無傷大雅。
  3. 今後凡是在新加坡能看得到或源自新加坡的競選廣告,都將列為「在新加坡刊登」。
  4. 除了競選廣告的刊登者、指示者和投資者之外,今後線上競選廣告內容的批准者也必須以實名方式出現在廣告上方。
  5. 擴大選舉官的權力去對付所有觸犯條規的競選廣告。選舉官今後可迅速發出整改令給任何競選廣告的發布者,包括社媒,去刪除某個廣告或限制該廣告在新加坡的觸及率,或阻止或減少該廣告的電子溝通活動。選舉官也可以明確列出整改時間。
簡單說就是:

競選廣告的影響力受限、刊登條規變嚴、選舉官取締不規範廣告的權力擴大。

陳振聲說,現在有越來越多政治討論和政黨拉票手法都搬到線上,也有越來越多新加坡人上網參與政治相關討論。這些修改將有助於增加競選廣告的透明度,讓選民能清楚知道這些廣告是出自誰手。

陳振聲。(國會直播視頻截圖) 「在虛擬世界裡,要藏在匿名和第三方身後發出競選廣告實在太容易了。……我們已經見證了外國勢力如何在世界各地影響選舉,而且這種行為在線上越變越猖獗。設立線上競選廣告條例並時時更新,將能保護我們的競選過程不受外國勢力影響,確保新加坡的未來只由新加坡人自己決定。」

重要的話當然要說三遍。

陳振聲在總結競選廣告這段時,再次強調:

「禁止外國人有意識地刊登或公開顯示競選廣告的禁令,今後將延伸涵蓋外國機構(entities)。這些修改是為了強化現有既定的原則,那就是:新加坡的政治只由新加坡人自身來決定。」

在總結回答工人黨議員林瑞蓮、嚴燕松和人民行動黨議員黃國光針對法案提出的問題時,陳振聲又再次強調:

「這些(法案)條規的存在是為了讓選民在完全知情的情況下作出投票決定,也同時保障我們的行為不受外國勢力左右。違反這些條規的懲罰是嚴重的,這始終沒變。」

新加坡選舉局。(聯合早報)無獨有偶,外交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時,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在回答工人黨議員嚴燕松提問外交部如何讓新加坡人參與外交政策不受外國勢力影響時,也說了類似的一番話。當時她說:

新加坡是開放社會,所有國家都試圖影響我們的人民,一些國家甚至直接干涉內政。因此,國人必須意識到這種危險,不要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受外國勢力影響。國人了解國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目標非常重要,要避免受外國勢力影響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線,就是國人保持警惕和了解國家利益。

政府一提及外國勢力就如臨大敵,千方百計強化國內對外的各道線上線下防線,可見這是個真真切切的大隱患。

在今天這段較短的法案辯論中,一個環節也引起紅螞蟻的注意,那就是工人黨主席林瑞蓮在總結髮言時作出的觀察。

工人黨主席林瑞蓮。(國會直播視頻截圖)她說,去年選舉局有針對授權選舉官在療養院內設立特別投票站,以及讓海外選民以郵寄方式投票這兩項修改聽取反對黨的意見。然而卻沒有事先針對競選廣告條例的修改徵求他們的看法。這恰恰才是最直接影響政黨表現的修改內容。

「這些針對競選廣告條例的修改非常詳細,肯定是深思熟慮了很長一段時間,但這些修改卻只在一個月前才公布,就是在發表財政預算案和進行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之前。而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進行了70個小時後,剛剛才結束。關於這項重要法案修改的辯論時間點,造就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寥寥無幾的提問人,就只有我們工人黨的兩人以及黃國光議員。我想問,這樣做真的最理想嗎?」

林瑞蓮在講述這段聽起來頗像在叫屈的話時,邊說還邊露出三個耐人尋味的笑容,如下。

林瑞蓮。(國會直播視頻截圖)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陳振聲回答了其他的問題,就是不正面接下這個「觀察球」。

光是法案的修改,就已在國會引起了小小波動。

可以想像,接下來總統選舉的熱度只會持續加溫,外來勢力的干預溫度也同樣會上升,而且肯定還會將干預進行到底。


相关文章

  • 新山無國籍老婦冠病惡化 醫院拒收 家屬求助無門
  • 翻牆撬門即得手,公寓保安如虛設 新加坡人成了竊賊眼中的軟柿子?
  • 新幹線客運量飆升 日鐵擬靠AI應對人力短缺與成本壓力
  • 泰警曼谷港口繳獲238噸非法進口電子垃圾
  • 英國科學家展開海洋碳吸收試驗 讓海洋能重新吸收更多大氣中二氧化碳
  • 美國科研人員研發昆蟲般大小彈跳機器人 有望提高救災工作效率
  • 本地手足口症病例一周內每日平均達到61起
  • 馬國失蹤富太案 富商丈夫被警方逮捕助查
  • 柬埔寨種植園發現遺留炸彈 逾百枚仍未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