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國香港官宣這9所內地大學可落戶!港漂10年,她選擇舉家搬到新加坡~

2023-03-07

新冠疫情來到第三年,到現在已經真的來到了終結!

後疫情時代,全球各國和各地區,紛紛開始搶人,力圖再拼一波經濟。

因疫情而受到經濟重創的中國香港,在吸引人才政策上突然放出了一個大招!和香港「相愛相殺」的新加坡,真的要慌了......

中國香港放大招「搶人」!

吸引落戶、送機票...

昨日(即3月6日),中國香港最新公布一項「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通過該計劃引進的人才,可獲兩年簽注,並在居住中國香港7年後可申請永久居民身份證。

但最引人注意的是,申請門檻比以往都友好:全球百強大學本科畢業生都可申請!國內內地就有9所大學的畢業生符合申請條件!

【1】「搶人才」

國內9所高校生直接落戶

一時間,國內微博榜上就出現了相關熱搜。直到今天,大家仍對香港這個最新的「搶人計劃」充滿了好奇

微博相關話題

香港為何會推出這項人才引進計劃?其實半年前,香港就已在醞釀這個「搶人」大招。

當時2022年10月,特首李家超在特區立法會宣讀上任後的首份《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就高調宣布:香港要搶人才、搶企業!

於是,「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應運而生,並做為香港整個「搶人」計劃里的首發軍,向各地高學歷和高薪人才發出邀請門票。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具體接受三類合資格人士申請:

A、申請前一年年收入達250萬港元(約221萬人民幣、43萬新元)或以上人士;

B、本科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過去五年有至少3年工作經驗者;

C、申請前五年內從全球百強大學本科畢業,工作經驗少於3年者。

這裡面,A、B兩類人士可獲發為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無人數限額;C類限額為每年10000人。

官網信息

申請人群里,有2類都是面向全球百強大學本科畢業生,國內滿足此條件的就有9所高校!

不過,提交申請通過後,所帶來的一系列好處更是讓人覺得香港「拼」了!

申請前,不要求一定要獲得香港企業offer,最快4周就可獲得香港身份證!逗留兩年期間也可自由從事和轉換工作。

圖源:網絡

同時間,香港同步開啟了其他「搶人才」計劃

1)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以試行形式擴展該安排至本港大學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為期兩年;

2)延長工作簽證年期;

3)退還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

4)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優化審批程序;

5)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

6)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

另外,除了感到「人才荒」,香港也感受到了「生意荒」。3月2日,香港向新加坡派送免費的1萬2500張機票。

【2】「搶遊客」

送50萬張免費機票

新加坡人也有份

早前,中國香港就表示要送出50萬張免費機票,3月1日正式派發。

並會分階段在泰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及柬埔寨合共派發8萬張機票!

3月2日中午,新加坡就有超過10萬人參與了一場線上搶香港免費機票遊戲,共有1萬2500張免費機票向本地人開放。

遊戲一開始43分鐘,送票遊戲官網就掛出:所有機票已成功送出。

另外,除了感到「人才荒」,香港也感受到了「生意荒」。3月2日,香港向新加坡派送免費的1萬2500張機票。

【3】「搶新移民」

投資移民門檻要降低

2月下旬,中國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了最新的財政預算案:宣布香港將重啟投資移民簽證!

這是自2015年來,時隔8年後!香港再次重啟投資移民計劃!

陳茂波表示,將積極提升香港作為亞洲區內資產及財富管理樞紐地位,未來三年向投資推廣署提供1億港元,用以吸引更多家族辦公室來港!

去年12月,中國香港已向立法會提出為單一家族辦公室提供利得稅豁免,立法會通過建議後,2022年4月1日或之後起計的任何課稅年度產生的香港家族投資控權工具的合資格交易將獲得寬減。

圖源:網絡

【4】「搶市場」

擬允許散戶交易比特幣

另外,香港擬允許散戶交易比特幣,新牌照制度將在6月1日起執行!

2月下旬,香港證監會在一份諮詢文件中表示,將允許個人投資者在證監會許可的交易所交易大市值代幣,目標是在6月1日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新許可制度下允許零售交易。

圖源:網絡

中國香港這幾招,似乎目標直指新加坡,想要從新加坡「嘴裡」搶人!

那麼,新加坡又是如何應對的?

新加坡進入「搶人」新階段

官宣收緊投資移民門檻

不僅香港,同樣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也在「搶人」。 但新加坡的「搶人」計劃較先一步拉開。

【1】「搶人才」

1月起開放頂級人才准證

今年1月1日起,新加坡正式開放「頂級專才准證」(Overseas Networks & Expertise Pass,ONE Pass)申請。

同樣將目光瞄準了高學歷高薪人才,不設申請人數或所屬國籍限額,不限申請者在特定公司任職,並且逗留期延長至5年!

圖源:網絡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該准證還加了一項便利,准證持有者配偶在本地求職,可直接獲得政府頒發的同意書,無需另外申請工作準證。

【2】「搶遊客」

與中國旅遊平台合作,宣傳

另外,新加坡先一步調整邊境防疫措施,旅遊經濟振興也隨之展開。

中國1月8日開放邊境後,新加坡旅遊局就推出「隨心所往,心想獅城」策略以吸引中國遊客。

期間,新加坡旅遊業復甦強勁。為進一步加強旅遊經濟,新加坡加大了與中國平台的合作,推出面向中國旅遊群體的數碼服務和宣傳活動。

比如與線上平台攜程合作,通過微信小程序和直播展示新加坡旅遊等,鼓勵旅客提早獅城一游。

再加上2月13日,新加坡徹底官宣解封,歡迎全世界遊客,旅遊人數逐漸恢復至疫前水平。

圖源:網絡

一方面,新加坡正在努力吸引遊客和人才來。但一方面,這段時間新加坡又官宣了幾項新政,似乎在「趕人走」......

【3】准證門檻調高

3月1日,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在國會上宣布,將再次提高EP和SP的申請門檻。具體來看:

2023年9月1日,SP月薪門檻將從原來的3000新幣提高到$3150新幣。

早前,當局宣布將會分3次調高SP的薪金門檻。這將是新加坡第二次調整,下一輪會在2025年的9月。EP月薪門檻保持不變,仍是5000新幣,金融服務業的最低月薪為5500新幣。

另外也要落實COMPASS積分評估制項目:

從9月起,如果公司要為外籍員工申請新的EP,則必須提交由第三方認證的學歷,以確保員工提供的學歷真實有效。

【4】「搶新移民」

收緊投資移民條件

但就在3月2日,新加坡突然官宣:將收緊投資移民條件!全面提高門檻,最低投資從250萬新漲至1000萬新!

並且,當局還規定需聘請更多新加坡公民。這項措施將於3月15日正式實施。

不難想到,新加坡在國際上廣受青睞。本地《聯合早報》曾報道:2022年大約有累計500名中國高凈值人士移民新加坡,為當地帶來了超過24億美元財富。2022年,新加坡批准的PR人數達3萬4500人,也創下了13年新高記錄。

圖源:網絡

中國香港與新加坡,同樣都在「搶人」,各有各的招數向人才拋出橄欖枝。

大家會更「青睞」哪個呢?

中國香港VS新加坡

哪個更吃香?

說起中國香港與新加坡,二者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經濟上,同是繁榮發達的"亞洲四小龍」之一。不過近年因疫情,香港在過去一年裡經濟增長緩慢,生產總值下降。

在去年9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32)【由英國智庫Z/Yen集團和中國國家高端智庫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中,香港被新加坡超越,全球金融中心排名跌至第四,亞洲金融中心第一的地位也被新加坡所取代。

圖源:網絡

其他方面,比如生活便利程度、退休養老、福利待遇等,新加坡和香港各有優勢......

1.經濟、人均GDP、失業率

2022年,新加坡GDP超過4600億美元,人均GDP則突破了8萬美元。

而根據港府提供的數據,2022年香港總GDP為3634億美元,人均GDP不超過5萬美元。

而且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的最新失業率僅有1.9%。無論怎麼看,新加坡似乎比香港要更出色一些。

圖源:HKTDC

2.教育資源

僅僅以高等教育為例,香港有港大、港中大、港科大、香港浸會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

而新加坡也不遑多讓,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排名世界前列,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也相當出色。

在這一點上,香港和新加坡似乎不分上下。

3.醫療保障

早在2014年,在彭博社(Bloomberg)發布的最高效醫療體系排名中拔得頭籌,新加坡位列第一(共51個國家)。

而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新加坡醫療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六。

當然,香港在醫療方面做得也相當不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20人類發展報告》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中國香港地區的出生時預期壽命已連續7年位列全球第一。

此外,香港新藥引進速度位居亞洲第一,全球前十,全球新藥上市後一年內就可進入香港醫療體系。

因此,在這一點上新加坡可能有微弱優勢,但香港也有自己獨特之處。

圖源:香港01

4.住房和養老

都知道,新加坡實行的是「居者有其屋」的政策,目前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達到了90.9%!

而對比香港,這個數字只有50%左右,也有不少人居住在「鴿子籠」里,有著較大的進步空間。

圖源:Todayonline

至於養老方面,新加坡實行的公積金制度,在大部分情況下能給老年人養老一定程度的保障。

而香港也實行了類似的「強制性公積金」制度,由僱主和個人分別出一部分薪水存入個人戶頭中,由指定有資質的投資公司來打理,累積到65歲時,一次性支取本利。這筆錢是多少個人就拿多少,拿完就沒了。

不過,因為理財不善,在新加坡和香港街頭,也時常可以看到白髮蒼蒼依舊在工作的老人們......

香港老人,圖源:香港01

新加坡老人,圖源:新浪財經

每個人在選擇居住地時都有自己的考量,但具體哪個更吃香,住起來更合心意?在兩地都生活過的人會更有發言權

網友一:在香港住有10年,目前搬來新加坡1年半

新加坡還是香港?(一)

前前後後住香港有十年了,在那裡工作生娃帶孩子,搬來新加坡有一年半了,這中間經歷了種種遇到困難解決困難的經歷,積攢了很多很多經驗,因為有很多朋友時不時問新加坡的情況,所以想要給大家總結一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1. 教育

我最關注的教育問題,其實如果精力可以的話我願意每個孩子每個星期只上兩三天學,但是精力實在不夠用,只能依靠學校了。

哥哥在新加坡上的是國際學校,不是一梯隊的,但是管中窺豹,深深感覺到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優勢。除了世界各地的學生之外,學校的環境設施也很棒,感覺孩子在裡面很開心。哥哥在香港上的是蒙氏幼稚園。

個人感覺,像這種蒙氏或者私校那肯定是香港的更專業,老師素質也更高學歷也更高一些。

而新加坡蒙氏遍地都是,但是找不到一家完全正宗的蒙氏,感覺更傾向於day care或者加入了蒙氏理念的私校。

新加坡的公立學校很卷沒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就不去參與了。總結:國際學校選新加坡,私校公立選香港。

其實兩個地方都非常卷,不想卷可以考慮西方國家。(個人感覺新加坡更卷,公立學校課外補習太多了,孩子們好辛苦)

2. 生活便利度-

新加坡整體來說沒有香港便利,但是相比歐美地區也是好了幾倍了。

香港下樓就是一個世界,樓下有超市有巴士站有7-11,有診所西醫中醫,有美甲美容,有的在地鐵上蓋直接連著商場,應有盡有,足不出戶。

新加坡樓下什麼都沒有,要出門走路去,方便的地方也有但有限,大多數地方需要開車去或者打車或者地鐵。

新加坡地鐵線好複雜,香港的一目了然。但是新加坡打車比香港便宜有一半不止吧,巴士也是超級便宜,大人一趟可能不到一塊新幣,摺合港幣不到6塊,而且有時下車刷卡時顯示支付0元,我還沒搞懂為什麼不收我錢,請明白人講解一下。

總結:新加坡沒有香港生活便利,也正因為沒有那麼便利,公共運輸特別便宜且很方便,我現在天天打車(打車apps一堆,而香港電子化感覺沒有這麼發達)。香港便利但交通相對貴很多而且不方便。

*本文內容分享來自小紅書@ItsViviennesLife

網友二:在兩個地方都待過較長時間

新加坡和香港,哪家強?實際感受

在兩個地方(和),都待過較長的時間,應該有一點發言權。

兩個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位置、產業結構。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不奇怪,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拿這兩個地方做對比。

️基本信息:香港750萬人;新加坡近600萬;香港1114平方公里;新加坡728平方公里。香港大不少。

飲食方面,感覺香港高端飲食更勝一籌,香港的整體餐飲標準會更好一點;新加坡的「食閣」比香港普通茶餐廳好。

交通方面,香港更勝一籌,香港的交通更方便,地鐵站更多;但交通費一定是新加坡便宜

旅行便利度:香港外出的航班要比新加坡多很多。

金融便利度:開設公司、銀行戶口。感覺兩地差不多,都很方便;外匯找換,也很方便。

居住舒適度:新加坡完勝香港

城市乾淨度:新加坡比香港更乾淨,綠化更好。

醫療設施:新加坡普通就醫更方便;但香港的私家醫院更好,好很多

‍教育資源:感覺差不多,都喜歡精英教育。新加坡的教育自由度稍好。但整體的高校資源,還是香港更多更靠前。

工作收入水平:二者差不多,新加坡略高;但金融從業者,香港更好。

移民情況:新加坡主要移民都是工作和人才;香港很多是普通新移民。新加坡的移民素質要普遍高過香港。新加坡護照比香港多在一個美國免簽,其他也差不多。新加坡入籍時間短,審批麻煩;香港入籍,時間長,審批簡單。

️消費水平:香港住的更貴,吃的更貴;

目前來看,總體感覺,新加坡更勝一籌。在新加坡壓力會比香港小

如果非要二選一:有錢,當然香港;沒錢,新加坡相對適合。

*本文內容分享來自小紅書@邊走邊看

網友感受各有不同,不過椰子覺得二個地方各有各的好,只有個人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工作學習生活就行。

如果是椰友你們,會覺得哪個更吃香呢?


相关文章

  • 真實記錄,我在新加坡受鞭刑的全過程!要向執行官說「謝謝」
  • 最新一輪CDC優惠券派發!皇后手把手教你拿,再附上各大超市釋出的好康!500元這樣花~💸
  • 新加坡建築公司注意了!必須註冊CRS系統,否則無法申請WP/SP!
  • 比爾·蓋茨盛讚:新加坡確實令人讚嘆,迫不及待想再來
  • 新加坡打工人要更加努力了
  • 新加坡外觀專利申請指南
  • 四海傳福 新加坡這家百年醫院,為何以閩人的名字命名?
  • 冠病永遠在你我左右 當局苦口婆心,人們卻漫不經心?
  • 比爾·蓋茨新加坡對話:當AGI重塑教育未來,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