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尾,41歲婦女艾達在登州馬江的碼頭附近垂釣時發現了一塊蠟狀物體, 認為可能是鯨魚排泄物龍涎香,並表示有關當局可以幫她檢驗確認。
《中國報》報道,登嘉樓馬來西亞大學研究中心和龍運縣蘭斗阿邦漁業研究中心花費了一個星期時間,來確認該蠟狀物體是否為龍涎香。報告顯示,這塊蠟狀物體並沒有龍涎香的三個主要成分,因此均認同它並沒有任何價值。
登嘉樓馬來西亞大學研究中心哈斯里查指出,純正龍涎香的三個成分分別是,25%至45%的龍涎精、30%至40%的表前列醇和3%至4%的糞酮。
哈斯里查表示:「我們用肉眼觀察,它確實具有龍涎香的外觀。惟有經過化驗,它絕不是鯨魚排泄物或嘔吐物。」
他還說,其實從今年1月至今,不少民眾在馬國海域撿獲「龍涎香」,該大學共接獲18個化驗樣本,但研究報告出爐後,全部讓人失望。
對鑑定結果不失望 艾達今天(21日)獲悉專家報告後表示,接受這個結果,也不會感到失望。
她說,由於本身並不確定是否真的是龍涎香,於是她和丈夫都認為應交給專家鑑定。「我們要感謝研究團隊,樂意協助我們鑑定真假。如果獲得許可,我想保存有關鑑定報告。」
今年2月,泰國有個漁夫意外也在海岸邊撿到兩塊龍涎香,後經鑑定價值高達24萬2000英鎊(約合44萬3000新元)。
相關報道
海邊垂釣 馬國婦女撿到鯨魚排泄物料發橫財
15/12/2021 22:53
海邊垂釣 馬國婦女撿到鯨魚排泄物料發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