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體:中美經貿關係「分手很難」

2023-03-11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3月5日刊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伯克利亞太經合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宇涵(音)的文章,題為《分手很難:儘管緊張關係加劇但美中貿易和投資仍在增長》,全文摘要如下:

2018年以來,美國一直在以貿易壁壘等一系列保護主義政策應對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和自身的相對衰落,並導致過去幾年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大國競爭加劇。

儘管如此,兩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並未減少,如何解釋這一矛盾現象?

雖然美中貿易戰仍在繼續,但2021年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額超過了此前五年的平均水平。

2022年雙邊貿易持續增長。中國仍是美國商品進口的最大來源國,同年美國對華出口額超過1530億美元。美中雙邊貿易中最重要的商品行業是機械和機械應用設備、化工、塑料、橡膠和皮革製品。

不可否認,特朗普和拜登政府都加強了對華出口管制,儘管如此,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還是批准了大部分中國出口和再出口許可證申請。

對兩國持續的貿易和投資關係的一個解釋是,兩國都深深植根於全球供應鏈,因此中短期內「脫鉤」幾乎是不可能的。

持續雙向投資的另一個原因是,美國和中國市場都非常龐大。兩國的利益驅動型企業都有繼續與對方做生意的動機。

第三個原因是,外國投資與貿易之間存在雙向因果關係。最終,跨國企業(包括美國公司)仍然看好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世界第二大——的長期增長前景。

未來,從新自由主義經濟角度來看,如果兩國都希望實現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兩國通過雙邊和多邊渠道加強貿易和投資。

在雙邊層面上,不僅需要高層官員之間的交流,而且——或許更重要的是——有影響力的跨國企業也需要與當地社區接觸。

在多邊層面,世界經濟論壇和二十國集團峰會等可以為決策者提供一個見面的場所,減少誤解,修正對彼此戰略意圖和政策的誤判,為建立直接的溝通渠道發揮重要作用。

例如,中國在瑞士達沃斯明確表示歡迎外國投資,並將繼續向世界開放,這很可能會提振投資者信心,促進經濟合作。

雖然許多人擔心大國競爭並對美中關係感到悲觀,但可喜的是雙向貿易和投資仍在繼續。

現在雙方是時候利用雙邊和多邊途徑來進一步開展合作了,這不僅有利於兩個大國,也有利於整個國際社會。


相关文章

  • 2名新加坡PR被判坐牢打鞭,或取消身份!只因做了這件事...
  • 新加坡前CID高官收賄後潛逃中國17年,又因在當地犯罪被遣返受審!
  • 新加坡女子被中國朋友拘禁5小時索要$20萬天價「贖身費」竟是因為
  • 李凱馨憔悴現身 「絕不可能說出辱罵中國的話」
  • 將卸下教育部長一職準備好交接 陳振聲:既懷念又興奮
  • A*STAR成立世界首條工業級200毫米碳化矽晶圓開放式研發生產線
  • 陸交局展開執法行動 充公78輛不合規活躍通勤工具
  • 一對稀有犀鳥造訪牛車水組屋 「好奇寶寶」模樣超萌
  • 本地快車業者被馬國吊銷准證 陸交局:與各方合作減少行程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