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穆根出席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主辦的俄烏戰爭周年工作坊時,談到導致俄烏戰爭發生的歷史緣由,以及小國能從中吸取哪些教訓。(陳來福攝)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說:「毫無疑問,小國往往是付出代價的一方。回顧過去數十年,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衝突和緊張關係,如今代價由烏克蘭人來承擔。」
尚穆根星期三(3月8日)出席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主辦的俄烏戰爭周年工作坊。他在發表閉幕演講時,談到導致俄烏戰爭發生的歷史緣由,以及小國能從中吸取哪些教訓。
他說,除了推動區域合作,小國需有自我防衛的軍事能力和社會韌性,因為其他國家只有在符合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才會出手相助。
俄羅斯去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時,多數人原以為戰事會在幾天內結束,沒想到會拖上超過一年。
尚穆根以烏克蘭為例說,面對一個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烏克蘭展現了如同英雄般的防禦能力。烏克蘭用鋼鐵和鮮血,鑄就國家的民族認同感、決心和主權獨立。烏克蘭的精神變得無比堅強,不太可能放棄抵抗。
新加坡是東南亞唯一對俄羅斯採取制裁的國家。尚穆根強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顯然嚴重違反國際法及聯合國憲章原則。但與此同時,他希望外界在審視事實時能夠思考,除了俄羅斯以外,其他國家應該為這場戰爭負上哪些責任。
他說:「在我看來,西方國家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並非毫不相干、對當前局勢毫無責任的旁觀者。」
關於俄烏戰責任問題目前存在兩不同觀點
關於責任問題,尚穆根指出目前存在兩種不同觀點。
一是西方的觀點,主要包括西方媒體、西方集團和西方領導人,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有建立帝國的野心。因為他的狂妄自大,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另一個觀點是俄羅斯的安全顧慮沒有受到重視。西方國家在冷戰結束後擴充北約,這讓俄羅斯愈發感到受包圍。
尚穆根曾在2011年至2015年擔任新加坡外交部長。他在演講中詳細敘述北約擴張、俄羅斯安全顧慮的由來,以及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的歷史脈絡。
他也說,雖然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辯解,烏克蘭人也不應經歷這些恐怖磨難,但事實比人們每天從多數西方媒體上看到的報道複雜得多,也更微妙。
他強調,作為小國,必須看清事實:「我們必須觀察入微,保持清晰的思維,以及對相左的地緣政治趨勢有敏銳的分析。我們必須看透虛張聲勢的說辭、頭條新聞報道和受意識形態驅使的論述,以了解事實。」
至於新加坡,尚穆根說,新加坡會繼續以國家利益為重,捍衛作為國家利益基礎的原則,但不能只是為了私利,這些利益必須有國際法為依據。
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於星期二和星期三(3月7日和8日)舉行工作坊,探討俄烏戰爭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及東南亞區域結構的影響。約70名外交官員,以及學術界、私人領域和政府代表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