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16.89新元。
一個月下來,照三餐到上述三個地點報到的伙食費就是506.70新元。
這組數據來自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的《在外用餐的成本:食物價格指數2.0》報告。
該報告的研究團隊在去年9月至11月和今年1月至2月(即消費稅調漲後),兩度走訪新加坡26個住宅區的92個小販中心,636間咖啡店和101間冷氣食閣,共記錄了18種本地常見的食物及飲料價格。
如果蟻粉也和紅螞蟻一樣,是個不折不扣的外食族,以下幾個報告重點肯定值得你參考。
如果只是偶爾在外覓食,也不妨看看,了解一下通脹時代還能在哪些地區找到較平價的平民美食。
哪裡吃飯最便宜? 大巴窯。
雖說報告得出國人照三餐在外吃的平均花費為16.89新元,但其實在全島不同地區,食物價格水平還是稍有不同。
整體而言,一日三餐都在大巴窯解決的花費是15.98新元,為全島最低。
反之,毗鄰的碧山則是全島最高,一天三餐下來,平均花費18新元。
報告還列出了早、午、晚餐平均價格最便宜的地區:
早餐套餐(咖椰烤麵包、兩個半生熟蛋和咖啡)及魚丸面,屬北部地區最平價。
新加坡中部區域則以所有飲料(咖啡烏、咖啡、冰美祿、冰青檸汁、罐裝飲料)和雞扒價格最便宜榜上留名。
詳細價位和地區請參考下圖。
報告指出,隨通脹而起的營運成本讓一些攤販吃不消,卻又得避免漲價幅度太大「趕客」。
在18種本地常見的餐飲中,有其中13種的平均售價顯著增加,包括冰美祿、早餐套餐、魚丸面和魚片湯。
其中,漲幅最多的前三種食物分別為:
報告最後總結:在新加坡外食的費用未來預計還會持續上漲,本地實質薪資增長若跟不上食物價格上升的幅度,國人恐怕將面臨餐飲支出越來越高的挑戰。
同時,隨著經濟環境的改變,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文化搞不好也無法如過去般維持較其他選項更平價的江湖地位。
紅螞蟻在此先為愈來愈消瘦的荷包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