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方式是向新加坡GIP基金中投资,该基金是专门针对新加坡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由专业的基金经理管理。改革后,投资门槛将从250万新元提高到2500万新元(约合1.28亿元)。
而第三种方式则面对富豪家族,此前的制度要求,投资者需要向新的或现有的富豪家族资产管理办公室投资250万新元,办公室所管理的总资产至少为2亿新元(约合人民币10.24亿元)。
新加坡南部吉宝湾的码头,停满了富豪们的游艇。(图源:图虫创意)
新制度实施后,投资者将无法通过投资已有的家族办公室来取得永久居留权。只有在新加坡重新设立一家管理资产至少2亿新元的单一家族办公室,并至少保证500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2.56亿元)的资产部署在新加坡“本地投资”的类别内才可获得永久居留权。
此外,新规定还对富豪创造的高端人才就业提出了要求。
原本,投资者在第一个五年永久居留期满后,如果要更新再入境准证,需额外雇佣10人,其中至少5人必须是新加坡公民。新规定则要求投资者雇用至少30名员工,其中至少15名必须是新加坡公民。
值得一提的是,光有钱还不够,新加坡还要求这些富豪们有足够的发展潜力,不欢迎“躺平”的暴发户。
而家族企业继承人,则需要其企业年营业额达到5亿新元(约合人民币25.6亿元),申请人的直系亲属必须拥有公司30%的股份。创业公司的估值也需要达到5亿新元,并且必须由知名的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公司投资。企业从事的领域也的大多限定在高新技术产业。
对于新规的实施,经济发展局颇有底气地解释称,尽管全球的许多“避税天堂”都在开出更好的条件,竞相吸引高素质的企业主和资本所有者,但新加坡的最新举措“只吸引顶级的企业主”。
新加坡的底气
事实上,历史经验证明,新加坡优中选优的策略不会吓跑真正的顶级富豪们。
此前,新加坡政府就曾多次要求这些来到新加坡的富豪们加大投资,也没有吓跑他们。根据新加坡新版《所得税法》的13O条,由家族办公室直接管理或建议成立的最低基金规模至少为100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5119万元),并要在两年内达到200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元)。
根据新加坡政府的估计,新加坡目前拥有约700个富豪家族办公室,多于2020年底的400个,是2017年的七倍。
对此,新加坡毕马威房地产和资产管理税务合伙人Pearlyn Chew认为,新加坡认为自己比其他金融中心更具“内在价值”,例如有利的商业环境、政治稳定,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也具有良好标准的生活质量。
即便是面对顶级富豪,新加坡也有挑选的底气。(图源:新加坡旅游局)
此外,新加坡的决策还有利于缓解顶级外国富豪们与本地中产之间的矛盾,创造就业并维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双赢。
与2021年相比,2022年新加坡有一组数据十分出色。在疫情以来,全球贫富差距普遍增加的大环境下,新加坡的贫富差距居然逆势缩小了。
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至2022年期间,收入前90%的居民就业家庭成员,每年的实际收入平均增长1.5%-3%,而收入前10%的居民就业家庭成员则仅录得平均每年0.4%的涨幅。
在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上,2022年新加坡的基尼系数也从0.444下降至0.437。经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调整后,基尼系数甚至降至0.378。
这一数字甚至仅次于新加坡的历史最低水平,2020年该国的基尼系数曾低至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