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馬來西亞拒絕上海合作組織?

2021-12-22

自從前蘇聯主導的華沙公約自我解散後,全球集體安全組織就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NATO)為獨尊。由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成為了碩果僅存與北約對抗的集體安全組織,但氣勢比華沙公約差了太多。

所謂集體安全是指,一旦某個集體安全組織的成員受到非成員國的攻擊,即可被視為整個組織受到攻擊,因此遭受攻擊的成員國可引用防禦互助條款,要求所有成員國一起反擊攻擊者。一旦防禦互助條款啟動後,其他成員國就有義務協助遭受攻擊的成員國,一起向侵略者宣戰。

北約就是樣板集體安全組織,任何一個國家攻擊北約成員國,將遭受北約全部成員國的反擊。隨著華沙公約解散後,失去頭號敵人的北約本應跟著式微,但近代以來北約卻反其道而行,其吸納了更多的成員國,且其關注的安全事務已超出北美和歐洲。

一方面,加入北約固然會得到安全的保障,而且是核子保護傘,另一方面,加入軍事盟約需要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上與組織協調一致,甚至在必要時候犧牲本身利益來成就組織。意思是你是入贅了該組織。

加入任何一個集體安全組織,是一國針對戰略和國家利益的得失的決定。

自從前蘇聯主導的華沙公約自我解散後,全球集體安全組織就以北約為獨尊。(圖:北約官網)

上海合作組織概覽 相對於需要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作出調整以迎合組織規章要求的集體安全組織,當代興起了另一種安全組織,即於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上合)。

上合是一個區域性安全組織,但不以集體安全為行事原則。其以反恐、反分裂和反極端主義為主,並設立了一個常設地區反恐怖機構,各成員國之間進行反恐情報分享,定期舉行反恐軍事演習,同時中國和俄羅斯是上合的主導國。

目前,除了中國和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坦、塔吉克、哈薩克也是成員國。該組織涵蓋了歐洲、中亞、南亞和東亞大陸的軍事強國,有四個擁有核武器國家、超過30億人口,有兩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一枚硬幣有兩面。上合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但其被西方世界標籤為反西方集團和不自由國家俱樂部,導致西方國家或尋求西方支持的國家對上合保持距離。同時,上合的決策程序遲緩,成員國之間各有矛盾,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世仇,中國與印度存有邊界爭端,俄羅斯顧慮被中國主導等等,均導致了上合在國際問題無法發揮有效作用。

例如阿富汗窩藏恐怖組織本應是上合有所發揮的國際問題,惟上合因內部矛盾的因素,譬如印度在阿富汗問題採取了親西方立場,與中俄主張相悖,以及塔吉克存有反塔利班情緒,導致上合無法在阿富汗問題採取一致的行動。

目前,「上海合作組織-阿富汗聯絡組」僅是一個論壇性質的機制,迄今仍未有任何具體聯合行動。相比上合整個組織,個別成員國在阿富汗問題發揮的作用更大。

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今年迎來了第20周年。(圖:上海合作組織面子書)

馬來西亞拒絕上合 上合有本身的優勢和劣勢,這些都是可觀察到的,一些國家選擇成為觀察員國,另一些則選擇成為對話國。

若成為觀察員國,即可應邀上合元首理事會和政府首腦理事會的公開會議,有權列席外長理事會和各部門領導人的公開會議,但無表決權。目前觀察員國計有阿富汗、白俄羅斯、蒙古和伊朗。

若成為對話夥伴,既有權利參與備忘錄中規定的合作領域的上合成員國部門領導人會議,與上合開展合作相關的學術和專家會議,但無表決權。目前對話夥伴計有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尼泊爾、土耳其、斯里蘭卡、埃及、卡達、沙烏地阿拉伯,以及柬埔寨。

既然做為東協成員國的柬埔寨已成為上合對話夥伴,那馬來西亞會否參與上合?

2021年11月16日,外交部長賽夫丁在下議院回答陳泓縑議員提問時說,馬來西亞無意加入上合,抑或成為上合的對話夥伴。

「馬來西亞與上合的成員國、對話夥伴和觀察國均擁有非常良好的關係。馬來西亞可透過各種區域或國際論壇與所有與上合有關的國家展開關於政治、經濟和安全合作的互動。」

賽夫丁解釋,在決定是否要加入一個國際組織時,馬來西亞會考慮地理位置、務實利益和國家戰略等因素。馬來西亞也會考慮本國是否有能力履行承諾,且考慮相關區域或國際組織的宗旨有否符合本國當代和前景要求。

大馬外交部長賽夫丁在國會上表示,馬來西亞無意加入上合,抑或成為上合的對話夥伴。(圖:賽夫丁面子書) 對沖戰略 對賽夫丁給出的拒絕理由進行反讀就可得出馬來西亞的考量。首先,馬來西亞認為上合涵蓋的地理地區,不是馬來西亞所關注的。第二,加入上合或成為對話夥伴不會帶來務實利益,乃至不符合國家戰略。第三,上合組織的宗旨可能符合了本國的要求,但馬來西亞無能力履行承諾。

其實,除了地理、務實利益和國家戰略之外,賽夫丁沒有明言的是,加入上合或成為對話夥伴,極大可能會被西方陣營標籤為親中俄,倒向了不自由國家俱樂部。一旦被西方陣營貼上這個標籤,將影響馬來西亞以後尋求西方援助的困難度,乃至會被宣傳為破壞了本國一直強調的中立和對沖戰略。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馬來西亞是東協中最強調中立的國家,因為是馬來西亞於1971年提出《和平、中立和自由區》構想,並成為了東協行事原則之一。如果馬來西亞倒向中俄,豈不是破壞了本國先輩提出和實踐的《和平、中立和自由區》?

除了維持中立之外,馬來西亞也貫徹對沖戰略。在聯盟政治中有三種結盟形式,一是制衡(Balance of Power),二是追隨(Bandwagon),三是對沖(Hedging)。

做為一個小國,馬來西亞自知無能力去制衡大國,且引入其他大國來制衡一個大國需要高超的外交藝術和實力,也充滿各種失控風險,故制衡向來不是其選擇。追隨任何一個大國也不是尋求獨立自主的馬來西亞的選擇。因此,馬來西亞選擇了對沖戰略,對所有大國押注和保持友好。

作為小國,大馬自知無法與大國抗衡,因此大馬是東協中最強調中立的國家。(圖:美聯社檔案圖) 大馬拒絕了上合之後? 儘管拒絕了上合,但賽夫丁也有說,馬來西亞有許多管道與上合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夥伴溝通和磋商。

上合被標籤為反西方,但不是全部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夥伴被標籤為反西方。換言之,馬來西亞拒絕的是上合,不是上合成員國,這很明顯是出於對沖戰略的考量。

這也反映了馬來西亞尋求在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以及以中俄為首的上合陣營保持一個平衡的立場,不想被標籤為偏頗任何一方。

聲明:本文乃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面子書 推特 電郵 Telegram


相关文章

  • 馬國業者擔心美國對半導體加征進口關稅 衝擊領域新投資
  • 馬國人民公正黨24日舉行中央黨選 安華料無對手蟬聯黨主席
  • 馬國男開車沖入快餐店撞死老婦 死者兒子要他母親節來道歉
  • 否認捲款潛逃 柔佛按摩養身館創辦人道歉
  • 美國關稅衝擊洛杉磯港貨運量 印度服裝城受惠卻面臨用工難題
  • 報名低價旅遊團沒出發 馬國逾130人報案 兩人落網
  • 同月同日同時辰!女子巧遇「另一個自己」感悟未來
  • 韓娛「真人操控」虛擬偶像走紅 音樂登上全球知名榜單
  • 泰國警察涉搶劫金鍊 為躲拘捕竟割喉企圖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