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在2月的通貨膨脹率受到食品和酒店服務費上漲的影響,保持在 3.7%,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3.6%。
同時,這也帶動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升至129.8,增幅與1月份持平。
大馬《星報》報導,統計局首席統計師莫哈末烏茲爾瑪希丁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餐館和酒店業的價格上漲了 7.4%,而食品和非酒精飲料業上漲了7%。
運輸業的價格增長放緩,增長率為3.7%,而1月份為4%,這緩解了對通貨膨脹的影響。
此外,大馬通脹上升也是因為家具、家居設備和日常家居維修(3.4%)、 雜貨商品和服務 (2.5%) 和健康(1.8%)的增長。
住房、水、電、氣和其他燃料以及娛樂服務和文化,分別增長了1.7%,而教育費增長了1.6%。
與 2022年2月相比,酒精飲料和菸草以及服裝和鞋類,分別下降0.8%和0.4%。
雨季影響蔬菜收成 導致價格上漲 雖然與1月份的9.3% 相比,人們外出就餐的比例增幅較慢,為 8.9%,意即人們傾向在家煮食,但是家庭食品從1月份的5.1%上漲了5.8%。
莫哈末烏茲爾瑪希丁表示,這是由於食品欄中的一些商品價格上漲,比如蔬菜。
「由於季風的轉變,從2022年12月下旬到2023年2月,幾個州持續下大雨,導致食品價格上漲,尤其是蔬菜。蔬菜通脹率從1月的1% 顯著增長了5.8%。」。
雪隆區通膨最高 吉打州最低 根據統計局的官方網站公告顯示,2023年2月,六個州的通脹率高於全國3.7%,即聯邦直轄區(4.7%)、雪蘭莪(4.3%)、柔佛(4.1%)、砂拉越(4.0%)、彭亨(4.0%)和 霹靂州(3.8%)。 然而,吉打州和納閩的漲幅最低,為 2.3%。
文告中披露,馬來西亞的通貨膨脹率低於一國家,即菲律賓(8.6%)、歐元區(8.5%)、美國(6.0%)、印度尼西亞(5.5%)、韓國(4.8%)、越南( 4.3%) 和泰國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