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2023-03-27     缘分     10147

1965年8月9日上午,新加坡宣布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新加坡人民纷纷走上街头欢呼庆祝,

外面一片欢腾,市政府厅里却一片愁云惨淡,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神色黯然的李光耀身上。

果然,李光耀说了没两句话,就绷不住了,开始哭。

总理在台上大哭,台下一派人仰马翻,记者会都被迫中止20分钟。

新加坡的民众和总理悲喜并不相通,他们以为这回终于“农民翻身把歌唱”,再也不用委曲求全,天天受气了。

但只有李光耀明白,新加坡分明就是被硬生生踢出去的,现在是真的落得个自生自灭的凄惨境地了。

被舍弃的委屈、对前路渺茫的愁苦,各种情绪揉杂在一起,逼得一国总理眼泪都唰唰掉。

但彼时哭成泪人的李光耀也没想到,当初被无情驱逐的弹丸岛国,却成为了马来西亚高攀不起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当然,新加坡这个国家身上总有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你以为同为华人国家,一样流着炎黄子孙的血脉,会有天然的亲近感,但实际上,新加坡却早已西化,变得亲美厌华。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被英国抛弃的殖民地 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马来半岛的尖端,是海上航线的天然交汇点,作为中国帆船、阿拉伯帆船、葡萄牙战舰等多国船只的贸易站而繁荣起来。

彼时英国正在该地区寻找一个停靠港,作为本国商船队的基地,同时还能抵御荷兰人的任何进攻。

于是新加坡作为马六甲海峡沿岸一个崭露头角的贸易站,自然而然进入了英国人的视线。

于是这座城市迅速发展成为转口贸易中心,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印度、马来群岛及其他地区的移民。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新加坡继续作为一个转口港繁荣发展,并接连成立了几家主要银行、商会,逐渐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新加坡的繁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重大打击,尽管人数上占优势,英军还是向日本竖起了白旗。

这也是英国历史上投降规模最大的军队。

日本人占领了该岛三年半,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该岛又被移交给英国军事管理局,新加坡也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1959年,民族主义的增长促成了新加坡的自治思想,于是该国举行了第一次大选,李光耀成为新加坡首任总理,新加坡开始实行内部自治。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在李光耀看来,那些在新加坡的英国官员只要在殖民地混个体面职务,薪水照领,再靠出口挣挣美元外汇就心满意足,至于殖民地是否发展、是否进步,是丝毫不在乎。

所以指望英国殖民者把自己带飞,基本不可能,不过虽然保护伞不怎么靠谱,但日不落帝国的名头毕竟还摆在那里,对新加坡来说,聊胜于无。

但二战结束后,美国强势崛起,大英帝国的日落余晖也逐渐黯淡。

另一股更强大力量的挤压、不宽裕的国内财政资源、海外反殖民呼声的高涨,受制于国内国际双重压力,英军最终决定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离。

此举算是宣告著曾经实力最雄厚的大英帝国,也终于成了衰落的“明日黄花”,不得已将霸主地位拱手让给后来居上的美国。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英国人要走,新加坡危机感顿时大增。

作为英国自治邦的新加坡地小人少,很难独立生存,从地缘政治来看,也是群狼环伺,但凡任何一个邻国对它发起进攻,它都要玩完。

新加坡跟邻国的关系都不怎么好,马来人不喜欢它,另一邻国印尼的苏加诺政权则实行反华反共政策,前脚刚屠杀了国内数不清的华人,对以华裔为主体的新加坡态度可想而知。

这下英国人也要弃自己而去,英国人在新加坡的各种军事基地给新加坡人提供了很多岗位,几万名新加坡公民都在基地工作。

英国人一走,新加坡不仅没了军事保护,本就脆弱的国内经济也会雪上加霜。

李光耀简直要崩溃,亲自赶赴英国,跟内阁进行谈判,还拉上澳大利亚、新西兰一起游说。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李光耀扬言称如果英国非要做这么绝,新加坡将会进行经济报复,比如断绝同英国的经济联系,抽走新加坡在伦敦的几亿英镑存款。

虽然新加坡国力不怎么样,但把自己的那点存款一下全搬走,还是能给英国本就摇摇欲坠的经济造成一定打击的。

李光耀表示,如果英国一点转圜余地都不留,那就别怪新加坡不得不作出应急计划,请来某些其他人帮忙。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