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中國展開了為期6天的正式訪問,這次來華行程安排相當緊湊,首先會前往廣東會見新加坡的商界人士,然後在海南參加博鰲論壇,最後一站就是北京。從新方透露的消息來看,與中方要談的包括雙邊關係、中國與東協的合作以及南海問題。就在他來華的同時,新加坡在海上方向也有軍事大動作,這表明新方正在做兩手準備。
(李顯龍在廣東省訪問時,會見了新加坡企業和投資者)
綜合新加坡媒體的消息,作為中國之行的第一站,李顯龍訪問了廣東省廣州市。需要指出的是,廣州是我國南方的重要科技中心,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重點布局科技創新和智慧城市建設。李顯龍訪問了位於知識城的中國-新加坡智慧園,並會見了在當地的新加坡企業和投資者。目前已經有中新兩國60家高端企業入駐了中新智慧園。李顯龍在廣州訪問時表示,新加坡在城市規劃、航運和金融服務等領域,能夠與中方展開合作。他還強調,新加坡希望與中國的關係「更上一層樓」。
李顯龍在訪華前夕接受央視採訪時曾表示,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影響力也隨之提升,其他國家應接受這一點,但一些方面對中方有誤解,導致了局勢緊張。世界是沒辦法承受中美衝突的,新加坡是處在大國間的小國,要與鄰國和世界大國,都保持良好的關係。李顯龍還強調,中方的經濟發展,給東協國家帶來了巨大好處,幾乎東協各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這是一個經濟機遇,新加坡將推動東協的對華合作。這也說明,李顯龍對新加坡和東協的發展,有著清晰的認識,那就是與中國保持各領域的合作。
(新加坡媒體報道截圖,李顯龍表示,希望新中關係「更上一層樓」)
就在李顯龍訪問中國的同時,新加坡軍方宣布了海軍購艦的大動作,要與西方几大製造商合作建造多艘現代化水面戰艦。具體來看,是新加坡方面委託一家當地公司為其海軍建造多用途戰鬥艦,而多家外國國防承包商也將參與其中。
新加坡科技宇航有限公司的一家子公司,贏得了這份為新加坡海軍設計建造6艘多用途戰艦的合同。並將負責從國外採購設備和軍方提供設備之間的整合上艦,從2028年起這批戰艦開始交付海軍使用。
這種多用途戰鬥艦,將基於丹麥伊萬·休特菲爾德級和阿布薩隆級護衛艦進行設計,預計艦長約137米,寬度為19米。可能會安裝法國泰利斯公司的「海火」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歐洲飛彈集團的「紫菀」和「米卡」防空飛彈。另外,瑞典武器製造商薩博公司,將在人工智慧和情報數據分析領域,參與這款戰鬥艦艇的建造項目。
(新加坡將採購6艘多用途戰鬥艦,可用作無人機母艦)
新加坡方面表示,新的多用途戰鬥艦,將取代現役的「勝利」級輕型護衛艦,新的艦艇噸位更大、作戰能力更強,其高度自動化還能減少船員數量。除了扮演標準的戰鬥艦艇角色外,這6艘多用途戰艦,還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進行快速配置,能夠作為無人機、無人水面艦艇和無人水下潛航器的母艦,實現「力量倍增器」的能力效果。
除此以外,新加坡空軍還計劃將F-16戰機更換為F-35戰機,一個月前已經宣布將追加額外8架F-35B,總共採購數量達到了12架,並將在2030年前開始列裝。
從這一系列軍事採購動作可以看出,新加坡現在正加緊海空軍裝備的更新換代,準備打造成東協地區的頭號軍事強國。
(新加坡上個月追加採購F-35B,將在2030年前開始列裝)
由此可見,新加坡正在做著兩手準備,一是面向東協和南海地區,加強自身軍備力量,力爭成為除了中國以外的「地區第一」。這與新加坡對南海局勢、中美關係發生最壞局面的底線思維有關,李顯龍此前不止一次說過,台海如果爆發衝突,東協和南海地區恐怕都無法獨善其身,所以新加坡要儘可能擁有自保能力。
二是新加坡同時也在尋求與中國加強關係,並希望能夠影響中國對美國和西方的看法,進而起到讓雙方緩和的結果。新加坡和其他東協國家一樣,當然是不希望本地區生亂生戰的,所以在擴充軍備自保的同時,也希望發揮自己比較獨特的屬性,在中美之間起到緩衝作用。
對於新加坡的這種想法和兩手準備,中國方面是心知肚明的。實際上對於中國來說,新加坡的想法並沒有損害中方的利益,相反還能夠在客觀上與中方推進大國協調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對外政策連成一線。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新加坡與美國是戰略夥伴關係,雙方關係密切)
新加坡與美國是戰略夥伴關係,在許多領域都有合作。兩國還簽署有防務合作協議,允許美國在新加坡部署艦艇和軍機。另一邊,隨著李顯龍的訪華,新中關係也日益緊密,雙方也會隨之開展更廣泛的合作。由新加坡在中美之間發揮緩和雙方關係的橋樑作用,也是可行的。當然,這需要美方放下對中國的偏見,平等地進行溝通對話。
總而言之,中國採取的對策是儘可能團結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協國家,始終把主要矛盾緊盯在美國身上,把自己的朋友搞得越來越多,這樣才能與地區國家團結一致,攜手抵禦外部勢力的干涉,防止外部力量像挑起俄烏衝突那樣搞亂南海地區,進而挑起代理人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