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燈23年店屋即將出售 古董店短暫重開進行拍賣 

2023-04-01

芽籠古董店英記行在2000年熄燈,但店家的收藏一直存放在店屋內。如今,創辦人後代決定出售這間店屋,時隔23年重新敞開大門,拍賣收藏。

英記行原本是一家乾糧店鋪,創辦人羅宏基當年覺得賣古董有商機,於是在1956年轉行經營古董店。店內的古董有些是他到中國尋找來的,一些則是透過人脈引進本地。

創辦人和妻子去世後,古董店交由媳婦方蕙芳博士經營,不過因為顧客越來越少,也沒有其他人接手,英記行在2000年結業。

方蕙芳博士告訴《8視界新聞網》,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時,成了英記行的「黃金時代」,很多文物被運到其他地區,家翁也在那個時候引進多批優質古董。

「市場上很多人都知道我們這裡有一大批真實的文物,所以生意非常好,很多人來買。不過,後來新加坡和中國建交,很多人都能自由地到中國,也有了很多競爭者,所以古董這個行業也沒有那麼好做了。」

第二代負責人方蕙芳博士同女兒羅潁珊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籌備拍賣。(圖:李溢薈)

薄如雞蛋殼的陶瓷碗是這次拍賣會展出的古董之一。(圖:李溢薈)

籌備拍賣重燃第三代負責人對古董的興趣 創辦人的孫女羅潁珊從小就在古董店裡長大,因此耳濡目染愛上古董。她說,店內的古董就是她的玩具,以前放學後常常會在一張酸枝躺椅上睡午覺,長大後才發現那竟是清朝古董。

「我小時候就以為每個人的家就像我的家一樣,(有)非常多的古董……可是我去了朋友家之後才發現,為什麼他們的家沒有什麼古董的文物?我才發覺到,我的家是非常的特別 ,非常的獨特。」

英記行這次把800多件收藏放到網上拍賣,店面將開放至這個星期天(2日),讓公眾可以到這個歷史色彩濃厚的空間觀賞這些古董。店內的酸枝家具則會在4月底通過Hotlotz拍賣會上出售。

在籌備拍賣會的過程中,羅潁珊有機會再次接觸古董,也重燃她對古董的興趣。她在畢業後獲得獎學金出國深造,就一直在商業管理領域工作,沒有機會踏入古董行業。

籌備拍賣的兩個多月讓羅潁珊開始思考古董行業更多的可能性。她說,古董並不是夕陽產業,其實可以善用科技和虛擬世界,為古董帶來新生命,希望日後有機會可以探索。

舊店鋪重新開放吸引了不少古董愛好者到訪,古董愛好者徐麗嫻說,原本不知道本地有這樣的一間古董店,周三(29日)早上在網上看到消息後馬上趕下來。

「很特別,很有趣……要結業有些可惜,但做生意就是需要能生存,也沒有辦法。」


相关文章

  • 網傳視頻男子遭人毒打 警逮一對男女起武器和現金
  • 地鐵非禮女子逃7年 客工再入境落網監3周
  • 獅城女子稱於美國機場被扣留兩小時 還被官員問及銀行存款數額
  • 印尼富商翁俊民透露 蓋茨託人在獅城物色住所落腳
  • 宏茂橋發生車禍 三人送院包括兩孩童
  • 【GE2025】陳清木證實他將不再參與政治選舉
  • 淡濱尼組屋發生火患 40人被疏散
  • 全島派發香皂花 行動黨婦女團向媽媽們致敬
  • 假警員視訊監視三周 中國交換生險遭騙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