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俠居然不見蹤影 激增的工傷數據似乎沒在網上激起漣漪

2023-04-06

新加坡人力部和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理事會昨天(4月4日)聯合發表的2022年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報告,列出了以下這些數據:

  • 2022年有46人因工傷死亡,即每10萬名雇員中有1.3人喪命,比2019年冠病疫情前的39人多,即每10萬名雇員中有1.1人喪命,也高於去年的37人;
  • 因工死亡人數最多的三個行業是:建築業(14起)、運輸與倉儲業(9起)和製造業(7起);
  • 工傷事故類別分為:由交通工具引起的致命工傷事故(15起)、從高處墜落(8起)、結構或機械故障(6起)、起重機(6起)等;
  • 造成重傷的工傷事故則有614起。其中壓碎、骨折和脫位有356起,截肢的114起等;
  • 去年通報的職業病工傷也大幅增加,從前年的659起激增至1052起,2019年為517起;(人力部說,這個增幅是因為當局加強工作場所稽查,以及更多醫生和僱主通報)
  • 職業病病例分布如下:製造業最多(506例),接著是建築業(94例)以及衛生和社會服務(78例);
  • 624人因工作場所噪音導致耳聾;
  • 340人因工作而患上肌肉骨骼失調症(包括因舉重物、推拉和搬運重物、突然或者重複超負荷量、工作時的異常姿勢、駕駛重型車輛時身體扭體、側彎或全身震動導致背部受傷);
  • 63人因工作而患上皮膚病,5人則因工作長期接觸石棉(Asbestos)而患上間皮瘤(mesothelioma)癌症;

本地工傷意外和職業病工傷大幅增加,上述這1712起工傷意外,每一起都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

46人因工作而丟命,他們也許是家中唯一的工作支柱。

614人因工重傷,他們雖然保住了生命,卻無法完全復原,生活大受影響。

1052起職業病工傷案例中,有的人耳聾了,有的得長期承受著疼痛。

報告並沒有細分出發生意外的外國客工人數。但眾所周知,建築業、運輸與倉儲業和製造業都是國人避而遠之的高風險勞力活,從事這幾個行業的多數是外國客工。

然而,令紅螞蟻有些意外和不解的是,這則關於本地客工死傷亡數據的新聞,網民們似乎都不太關心,連鍵盤俠都懶得留言。

紅螞蟻查看了本地各大中英新聞臉書,在這則新聞下按下傷心和憤怒表情的人數最多只有50多個人,留言的最多也只有10多個人,轉發的人數也只是單位數。

反觀,一些與自己生活毫無關係的外國新聞,竟有上千人在社媒上給出反應。

為何大多網民對這個新聞或數據無感呢?

是因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畢竟自己或者家人大都不在這些行業,看完新聞就忘了,也不會多留意或進一步關注。

還是網民多認為這些數據背後的客工只是過客,不是家人,感覺他們賺夠了或者合約到期就會回國。他們既然選擇了高風險的行業,就得承受相應的風險?

亦或是,近期本地工作場所的意外頻頻見報,網民已經麻木了?況且要從根本上去改善工傷意外和死亡事件,那是政府、僱主以及客工本身應該去考慮和頭疼的問題,自己遠水救不了近火,看了只能就此作罷,然後繼續滑到下一則新聞?

當然,也許網民看著這一大堆數據,覺得很難消化,所以無法產生直觀的感受,去對應這堆數字背後的「人」,自然也就無法產生憐憫感?

必須指出的是,網上一旦出現有名有姓有照片的客工發生意外或陷入困境的新聞時,通常都會立即引起新加坡人的共鳴,甚至是出錢出力助客工們渡過難關。這說明了新加坡人並不是冷漠無情的。

紅螞蟻不知道讀者心裡在想什麼,但願網民的這種無感,純粹是因為數據太多難以消化的緣故。我們雖然沒有義務非得去憐憫客工,但身為包容性社會的一員,也不應該完全無感才對。


相关文章

  • 第二通道羅厘撞越堤巴士 導致五人受傷
  • 泰國一天然氣儲存設施發生大火 一人死亡
  • 馬司機稱為閃避獅城寶馬 在哥打丁宜公路失控撞車
  • 李總理交棒不影響雙邊往來 安華:繼續維持馬新密切關係
  • 起飛後引擎冒火 印尼鷹航班機緊急折返機場
  • 日本向外國雇員追繳養老金保費 新加坡4月關閉外國人公積金戶頭
  • 調查:高達64%新加坡員工願意出國工作,他們最想去哪個國家?
  • 柔佛婦女遭歹徒一路跟蹤 從後搶包包跌倒全身傷
  • 日本向外國雇員追繳養老金保費 新加坡4月關閉外國人公積金戶頭
  • 調查:高達64%新加坡員工願意出國工作,他們最想去哪個國家?
  • 起飛後引擎冒火 印尼鷹航班機緊急折返機場
  • 馬國首相與哈馬斯領導人會面報道被撤 政府要求Meta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