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馬半島上周五(17日)因豪雨成災,多個州屬及地區變成水鄉澤國,儘管天氣轉晴後,仍有許多重災區一片狼藉。不過,政府救災行動緩慢遭受詬病,民間為此自動自發,發起賑災行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來自馬新社華語新聞的主播胡驍萍就是其中一名志工,而她參與賑災的感召,來自於她也是一名水災戶。
胡驍萍接受《亞視新聞東南亞》的採訪時指出,她與數位友人因工作關係,因此在吉隆坡水塘路一帶合租一棟雙層排屋。但她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天連在城市中心,40多年來不曾水災的房子都會受水災波及,變成一片汪洋。
「事發當時我在外地,鄰居一早發信息給我,我還沒點進去看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她也指出,自己非常幸運能有守望相助的鄰居,對方聘請了兩名外籍幫傭清理家園時,也不忘幫她預定幫傭,協助她和屋友清理單位。當時,為了災民的安全著想,政府已經切斷電源,為此她們必須在入夜前清掃乾淨,所以很慶幸鄰居和幫傭「江湖救急」,才能在4小時內將黃泥漿給清理乾淨。
「因為我們都住在二樓,所以樓下只有客廳、廚房和倉庫遭殃。一些家電、食物和未拆的包裹因此報廢,但如果說只有損失一些家電,其實還算相當幸運了。」
受恩於鄰居和朋友 投身救災傳遞溫情 由於家裡還沒完全打掃乾淨,因此驍萍就先暫住在朋友家。她坦言,或許自己是受災戶的關係,加上鄰居和朋友願意第一時間施以援手,讓她深受啟發。
「如果其他人也和我遇到一樣的問題,就會想說,自動伸出援手協助他們。」
「平時新聞寫多了,有時難免覺得事不關己,雖然還是會捐款賑災。但我因為受到鄰居和朋友的幫忙,就覺得很感恩,想把這份溫情、善意再傳遞出去。」
「我就想說幫忙打掃,把我感受到的善意再傳遞出去,以我的方式來回饋這一切。」
受災戶投以感激的眼神 蕉賴十一哩災區打掃計劃 據了解,她在周二(21日)被派到蕉賴十一哩(Cheras 11 Miles)住宅區,以每4人一組的方式協助進行清理工作。
她分享,當她抵達被指派的受災住戶協助時,該屋的庭院已被厚泥漿覆蓋,受災戶看到志工的出現時,眼裡都露出「看到希望」的神情,讓身為「過來人」的驍萍更篤定,此時此刻以行動幫助災民的做法是對的。
問及當下打掃的心情,她說,自己的狀況與其他重災區災民相比,是小巫見大巫。身為受災戶,他可以理解災民有多需要幫助。
救災行動沒想像中可怕 遵循SOP以防冠病肆虐 她也補充,很多人以為,到災區救災會被派到較危險、或水位較高的地區幫忙,但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而且有專業團隊的帶領及完善的工具、器材,絕不會讓志工在毫無防護措施下,進行危險的救災任務。
「我自己也是第一次去賑災,這樣做下來的想法是,不要想那麼多,秉持著善心行事即可,想多了說不定就錯過一次救人的機會了。」
疫情之下,不少人擔心重災區會爆發冠病傳染案例,進入災區賑災的驍萍並不擔心。她透露,志工團會紀錄每一名志工、受災戶的聯絡號碼,「如果不幸染疫,會第一時間通知他們,安排工作相當完善和周全,真的不用太擔心。」
災害當前人間溫情不變 盼大家各司其職 針對這次的災情,驍萍認為這次水災是天災也是人禍,「但天無絕人之路,在災害面前,你就更應該要傳遞人間溫情。」
她表示,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量力而為去協助災民。
「你只要到社交媒體志查詢災情有關信息,就會找到慈善單位或協會的賑災公告,告訴你他們需要多少志工、到哪裡幫忙,或是需要各種物資。」
驍萍也強調,無論是疫情或災情都不是大家樂見的,倘若每個人都儘自己的能力多做一點,一定能為社會帶來一點點的不同。
「當這些小小的善舉,可以幫他人解決生活上的大小煩惱時,哪怕是一點點的光芒,對他們來說都是很燦爛耀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