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長一再提及的基因療法和精準醫療,與你我有何關係?

2023-04-12

新加坡總統哈莉瑪昨晚(4月10日)為第14期國會第二期主持開幕儀式,並代表政府發表施政方針後,各個政府部門今天起陸續發布各自的政府施政方針附錄。

簡單來說,這些附錄闡明的就是各個政府部門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今天(11日),衛生部在發布的附錄中,有幾句話相當吸引眼球。

衛生部長王乙康指出,新加坡的醫療體系正處於轉型歷程的關鍵階段,現在正是我國醫藥科學取得重大進展的時期。

他還特地點出「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和「基因療法」(genetic therapies),意思淺淺。

「舉例而言,有了精準醫療,在預測個人的健康風險,從而判斷最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案時,可將個人基因變異、環境和生活習慣等因素納入考量。」

「與此同時,基因療法等實驗性治療預料也將會激增。」

蟻粉看到上述兩個醫學名詞,或許會覺得很陌生,甚至以為是專屬於科幻電影的情節,其實它們已經慢慢滲透進新加坡的醫療體系。

精準醫療:量身定製醫療方案 新加坡徵集10萬名國人進行基因排序對健康影響的研究。(聯合早報)去年12月,王乙康曾針對精準醫療做出一番解釋。當時他致辭的場合,是在「SG100K研究計劃」(簡稱SG100K)的推介儀式上。

SG100K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大工程,追蹤10萬名新加坡人的健康情況。

有了這項計劃的數據和資料,就能對國人的遺傳因素、生活方式等健康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治療病患時也能會有更精準的判斷,可以真正做到對症下藥。

該計劃正在招募超過10萬名來自華族、馬來族和印度族的新加坡人,收集他們的多項健康資料,如測量腰臀、血壓指數、膽固醇、血糖、通過回答問卷評估個人的健康及生活作息等,同時取得參與者的生物標本(biological specimens)。

年齡介於30歲至84歲的新加坡人,包括已患有病症的國人都可參與研究。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當局已招募了約7萬名參與者,未來兩年將繼續招募其餘參與者。

王乙康說,有了這些資料,研究員可找出在多元種族的新加坡社會,與糖尿病、癌症等關鍵病症有關的社會、環境、生活習慣及基因因素,並強化精準醫療的發展。

衛生部長王乙康也是「SG100K研究計劃」的其中一名參與者。(海峽時報)換言之,精準醫療未來將可用來識別某些疾病的高風險人群,讓他們得以及早預防和治療。

全球多個政府已經推行了類似的研究,包括美國、英國、丹麥、芬蘭和日本等。

相比之下,那些國家召集了更多參與者,但SG100K採取的是集結三大種族的居民的基因數據,為過往其他國家的研究填補相關資料欠缺的部分。

對此,新加坡精準健康研究所執行董事陳文煒教授日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曾說,亞洲人雖然占全球人口六成,但是目前的基因組研究中缺乏亞洲人,尤其是東南亞人的數據。

因此,以東南亞人為中心的研究,可為新加坡人提供更好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方案。

基因療法:去蕪存菁延續生命 基因療法中的基因測試在全球目前仍處於初步階段。

去年美國好萊塢著名演員克里斯·海姆斯沃斯(Chris Hemsworth)進行了基因測試後,就發覺自己有更高的風險會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病,他因此對外宣稱將改變生活作息,包括抽出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

其實新加坡已經在基因測試和基因編輯上取得階段性突破。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和新加坡國家心臟中心領導的一組研究員,過去幾年逐步發現,要減少肝臟、肺部、腎臟和心臟等器官組織纖維化,必須抑制人體內名為「白細胞介素11」(Interleukin 11,簡稱IL11)的蛋白質。相關的抑製藥物即將進入臨床階段。

這個會阻止人體器官自我修復,導致器官最終衰竭的「白細胞介素11」一旦能通過藥物加以抑制,就意味著那些患病的心臟、肺部、腎臟和肝臟都將有機會自我修復,甚至康復。

在新加坡,2021年每三起死亡中,就有一起死因是心臟疾病或中風。每年,約有1000名新加坡人因心臟病暴發而過世。那些患有先天性心臟基因缺陷的人,這方面的風險就更高了。

正處於研究階段的基因編輯技術,未來將能修復這些有缺陷的基因,降低因心臟病暴發而暴斃的風險。隨著新加坡人口老化,加上國人預期壽命的延長,這些原本只存於科幻電影中的高科技,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王乙康表示,當精準醫療和基因測試在預防治療可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時,相關的國家政策、醫療體系和程序都將就位,以便善加利用這項醫學突破。

落實醫療新技術成本高 當然,要將精準醫療和基因療法普及化,前方的路還很長。

目前這些療法仍處於試驗階段,要大規模推廣這類新療法,必須先進行大量臨床研究,還得仔細評估成本和醫療效果。

王乙康指出,即便新型醫藥科技被認可,成本預料會很高,也可能只會在特定情況推行。(海峽時報)畢竟,即便上述新型醫藥科技通過臨床階段,成本預料將會很高,也可能只會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採用。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王乙康說:

「這需要我們重新思考醫療融資政策,尤其是醫療保險和終身健保日後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可能也需要推出新的法律,來保障精準醫療等新興醫藥科技的道德和倫理標準。」


相关文章

  • 美國關稅衝擊洛杉磯港貨運量 印度服裝城受惠卻面臨用工難題
  • 同月同日同時辰!女子巧遇「另一個自己」感悟未來
  • 報名低價旅遊團沒出發 馬國逾130人報案 兩人落網
  • 調皮橘貓卡進車頭燈 馬國貓主急奔消防局求援
  • 經過七年努力 伊拉克摩蘇爾老城大部分地區完成重建
  • 曼谷坍塌大樓遺體搜尋工作結束
  • 涉嫌在馬國綁架留學獅城富二代 嫌犯後天被控上庭
  • 休旅車撞快餐店致死老婦 馬男現身靈堂:安娣原諒我
  • 泰女網購十包濕巾 拆開包裹竟發現內藏冰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