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篤生醫院的3D列印中心今年展開三個新項目,印製鼻子、手指以及頭蓋骨保護罩的模型。
中心成立三年多來,已經為病人列印超過300個三維模型。在3D列印技術的幫助下,醫生能根據不同病況製作手術工具,縮短手術時間。這也能幫助病患更了解病情和手術過程。
73歲的連先生兩年前因為皮膚癌而切除部分鼻子。他在手術後一直帶著口罩,以避開他人的異樣眼光。
陳篤生醫院3D列印中心的醫護人員同工藝教育東區學院的美容與保健管理學院合作,為連先生量身打造鼻子假體,並為假體上色。如今,連先生外出時,更有自信。
「切除手術後,我的生活發生了轉變,但是有了這個『鼻子』我很開心。他們製作的鼻子很輕盈,我沒有感覺的任何重量,就好像根本沒有穿戴任何東西。」
除了像連先生這樣的病人,3D列印中心也為那些因為意外必須切除手指的病人列印手指假體,讓他們恢復正常生活,同時為中風後得切除部分頭蓋骨的病人列印保護罩。
中心主任楊貴傑顧問醫生表示,這項列印技術是院方邁向精準醫學的一大步。
「因為每個人是不同的,那個頭部的保護蓋,每個人的頭部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傷口都不一樣,所以都是量身定做的。所以接下來我們想再發展,給更多病人受惠,發展更多devices能夠幫助病人。」
楊貴傑醫生表示,這類技術的收費一般是幾百塊錢,院方接下來將確保收費是病人負擔得起的。
團隊表示目前還在探討這種修復手術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