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新加坡獅城椰子」
進入菜單欄點擊 ··· 鍵
將椰子設為星標
昨天,在訪華行程後「沉寂」了幾天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終於又出現了~
在國會參加政府施政方針和各部門附錄辯論時,李顯龍著重談到了國際局勢,並重申了新加坡的對華態度。
李顯龍再度表示,新加坡將嚴格奉行「一個中國」的立場,持續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但與此同時,李顯龍也表示出了對目前國際局勢的一些擔憂。不過,慶幸的是,大部分新加坡人似乎都和他保持著一樣的清醒態度。
李顯龍:新加坡面臨多種外患
新加坡人:我們都不要選邊站!
在昨天的演講中,李顯龍首先表示,內地一直將中國台灣視為最重要的課題,是「最紅的一道紅線」。
因此,新加坡作為中國的好朋友,將一如既往地採納並支持「一個中國」的立場。
說起來,「新加坡是中國的好朋友」可不是李顯龍自誇。
不久前,中國駐新加坡大使孫海燕還在本地媒體《聯合早報》上撰文,高度評價了兩國關係,並認為兩國發展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在對華關係良好的背景下,李顯龍卻似乎還有些隱憂。
他坦言,新加坡目前已經從前幾年的困境中走出來了,但目前新加坡所處的外部環境,也不允許新加坡太過懈怠。
在他看來,全球局勢正變得愈加「紛亂和危險」,風暴越來越多,新加坡將很難完全獨善其身。
因此,新加坡人必須意識到這些危險即將逼近,如果處理不好,新加坡這艘小船很可能就在不經意間傾覆。
圖源:介面新聞
以現今複雜的中美關係為例,這是李顯龍認為新加坡必須要時刻繃緊弦妥善處理好的問題。
「這樣的前景令人十分擔憂,不過我們希望中美關係能保持穩定,雙方能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相互尊重並在信任的基礎上促進雙邊關係的發展。」李顯龍就此表明了自己的期待。
圖源:半島電視台
與此同時,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 並不認為新加坡的外交手段是「平衡搖擺」的。
她表示,平衡術只是新加坡外交政策的表象,而並非新加坡政府的最終目的。不管是新中關係還是新美關係,單單依靠新加坡長袖善舞施展平衡術是無法推進發展。
新加坡和這兩國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建立在多年實質性、互惠共贏的合作經驗上的。
圖源:BEAMSTART
對此,沈穎認為新加坡今後的外交政策必須繼續以原則為重,而非以尋求平衡為重。與此同時,新加坡也必須為拓寬國際合作基礎盡最大的努力。
只有這樣,大國之間要是存在合作基礎的話,那麼新加坡就將享有國際空間。
圖源:見水印
對於新中關係未來的發展潛力,沈穎似乎顯得信心滿滿。在她看來,新加坡一直推行的雙語教育,但不少新加坡人都掌握足夠的華語能力。
在於中國的生意夥伴交流、洽談合作時,新加坡人會比世界很多國家的人都方便親切許多。
另外,中新民間層面在文化、血脈、語言方面的契合程度,也無疑會讓新中關係更為豐富,因此新加坡人已經掌握了其他人都可能都不曾擁有的優勢。
圖源:見水印
畢竟,自改革開放以來,新加坡就與中國建立了多渠道的商貿聯繫,擁有廣泛的商業合作基礎,建立良好的雙邊關係自然也不在話下。
總的來看,雖然新加坡看似有些「前途未卜」,但不管是李顯龍還是沈穎,卻也還是充滿了信心。近幾年,新加坡保持了和中國關係的穩定,這一點或許就是新加坡政府的信心來源。
新加坡國務資政張志賢參加在中國舉辦的論壇會議並發言
新加坡和中國合作項目多
官方民間商業往來頻繁
說起來,中國和新加坡從國家層面,就開展了多種級別的合作。 第一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 於1994年2月設立,5月正式啟動,行政區域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面積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2萬。
圖源:新浪
早在2017年,園區的生產總值就達到了2350億元人民幣,進出口總額858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萬元人民幣,在中國全國經開區綜合考評中位居第一。
這些年以來,蘇州工業園區成為中新兩國政府間合作旗艦項目。中國商務部曾官方表態,認為蘇州工業園區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體制創新等方面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年輕的李顯龍參觀蘇州工業園區,圖源:中國新聞網
兩國的第二個國家級合作項目——中新天津生態城,則於2008年開工建設。截至2018年,生態城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0多億元人民幣,項目開工總面積620多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當時生態城地區生產總值164億元人民幣,完成稅收60億元人民幣,還有6500家企業在生態城註冊,總註冊資本2200億元人民幣,在生態城生活和工作的人口已有近10萬人!
圖源:新華社
另外,不久前李顯龍訪華時期重點參觀的廣州知識城,也是兩國的重要合作項目。
由廣州開發區與新加坡星橋騰飛集團以對等股權合資開發,這是粵新合作的標誌性項目,也是廣東轉型升級的重要平台。2018年4月兩國領導人確定將該項目升級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5月雙方決定建立三級工作機制,推動項目更好發展。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圖源:澎湃新聞
這次探訪廣州知識城,李顯龍對這裡的發展相當欣喜,稱這裡已經是充滿活力的創新樞紐了!
圖源:李顯龍臉書
還有中新在農業和農產品安全領域重要的戰略合作項目——吉林食品區、位成都高新區的新川科技創新園以及2020年基本建成的南京科技生態島,都是兩國友好發展的見證。
吉林食品區,圖源:CapitaLand
除了在中國發展多個國際級合作項目外,新加坡也一路大力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並共建合作。
其中,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及「南向通道」建設,就是中國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戰略要道。
項目框架下的「南向通道」,以重慶為中心,向北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經廣西與新加坡等東協國家通過海運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一帶一路」經中國西部地區的完整環線,對中國和新加坡來說都極具意義。
圖源:中國政府網
2017年9月「,南向通道」常態化運行班列首發。而到了2022年,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14.8萬標箱,同比增長32%,並已基本實現運輸雙向平衡,貨物種類已從開行之初的50餘種拓展至940餘種。
圖源:中國一帶一路網
整個項目,被中國官方當做是標杆,人民網還專門撰文介紹並稱讚。
除了國家級別的合作外,很多新加坡企業也將中國當做了下一個增長點。麵包新語BreakTalk、凱德置地CapitaLand等本地企業都紛紛布局中國,連新加坡「國企」淡馬錫,之前好幾年的最大投資市場也是在中國!
深圳來福士廣場
當然,也有不少新加坡的精英人才加入中國企業工作,前段時間火出圈的TikTok CEO周受資,就是最為人熟知的那一位了。
圖源:CNN
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新加坡和中國的合作都是越來越密切。隨著李顯龍訪華之旅圓滿成功落幕,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合作落地。
新加坡官員多次表態支持中國
李顯龍呼籲美國必須「讓步」
不久前,在接受中國CCTV節目《高端採訪》時,李顯龍就已經擲地有聲地表示: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過去的中國了!
當時,他就表示新中關係非常好,並且中國的發展給東南亞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也希望世界各國「調整好位置」,迎接新的世界新格局。
圖源:見水印
雖然沒有明說,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番話大機率是對美國說的。畢竟,早在2019年的國慶節演講上,李顯龍就曾向美國「喊話」:想要阻止中國崛起是不可能的!美國必須要認清這個事實。
圖源:PMO
同一年的第18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李顯龍在歡迎晚宴上發表演講時又一次強調,中美關係的發展關乎世界未來走向,而世界各國都必須接受一個更強大的中國的事實。
圖源:見水印
不僅是李顯龍,其父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也曾表達過類似看法。
2015年,李光耀在新著《大師對中國、美國及世界的看法》(Lee Kuan Yew:The Grand Master's Insights o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中,這麼說道:
中美之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衝突卻是可以避免的......中國所作所為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中國對改變整個世界並不感興趣。中美關係中的一個穩定因素,就是彼此需要對方的合作以及健康的競爭。
圖源:海峽時報
美國固然是世界強國,但隨著中國的不斷壯大,全世界必須重新審視這個新局面。2023年3月,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醫生在印度新德里二十國集團外長會議上重申,世界需要這兩國的領導,才能應對眼前的全球挑戰 。
圖源:新加坡外交部
新加坡前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更是在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演講時,「語不驚人死不休」地表示,美國衰退中國崛起是必然,美國應該對此有所計劃了......
新加坡政府和政府官員們,曾在多個國際場合力挺中國,為中國發聲,並用實際行動支持著中國的發展。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在今年4月1日李顯龍訪華期間,中國官宣將兩國關係升級成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的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