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吓人”,无阻新加坡成亚洲富裕家庭首选留学地,外国学子增25%至近8万人

2023-04-26     月曦     28746

(海峡时报)

针对这个现象,刘钇辰指出,询问的人虽然多,但不代表他们都能同一时候涌进新加坡来念书,因为学额毕竟有限。新加坡市场正在消化因疫情积压的市场需求,恢复到疫情前的状况,相信需求在下半年会逐渐回稳。

根据教育部和移民与关卡局提供的数据,2023年1月有大约7万9300名外国人持学生证在新加坡求学,比2022年同期的6万3600人多了约25%。当局指出,外国学生的人数会随着不同月份而起落,1月和8月新学年开始时通常比较多。

新加坡中小学和初级学院里的国际学生人数平均少于5%,而理工学院和公立大学则少于10%。每两个国际学生当中,有一个就读于包括国际学校在内的私立教育学院。

新加坡虽然具备不少吸引国际学生和家长的基本因素,也有一些因素令他们打退堂鼓,当中最“吓人”的是高通货膨胀率和房租大涨,导致来新加坡留学的费用让中产阶级家庭难以负担。

姜晟博告诉本报,新加坡原本很受中产阶级家庭欢迎,但如今已重新定位。过往在新加坡念私立学校,一年费用约3万元至5万元,如今得花5万元至8万元。基于现实情况改变,公司不得已修改宣传标语,把新加坡形容为“亚洲富裕家庭的首选留学国家”。

姜晟博发现,由于新加坡留学费用上涨,来念私立大学学士和硕士课程的东南亚国际学生有减少的趋势。他们转而到澳大利亚去。新加坡中小学难考进,加上疫情影响,这两三年来咨询留学的低龄东南亚客群也明显缩小。

刘钇辰还指出,政府学校的学费也一直上涨。以中学为例,非东盟国家的学生,每月学费介于1600元至1770元,而私立学校的中学课程学费每月约1600到1700元之间。

教育部:以国籍区分学费

反映新加坡公民待遇

“这是一个转折点,政府学校的学费超过私立学校,无形中把对象群体推高到金字塔顶端,可能把中产阶级和较低收入家庭的优质学生过滤掉。新加坡政府要吸引人才,但人才如今需要先有财力来支持。”

教育部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重视国际学生为新加坡学校带来的多样性,但新加坡教育制度是为照顾新加坡人的需求而设计及建立的,因此学费以国籍来区别,以反映出新加坡公民享有的待遇。

教育部指出,国际学生在政府学校和政府辅助学校念书的学费,一般上还是比国际学校低。那些需要财务援助的国际学生可向学校、社区或福利团体寻求建议,了解有哪些援助可提供给他们。

个案

良好学习环境与

质量更重要

23岁的杨欣怡来自中国上海,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考取学士学位,过后于2021年7月前来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修读国际事务硕士学位课程。

房租“吓人”,无阻新加坡成亚洲富裕家庭首选留学地,外国学子增25%至近8万人

学习的质量是杨欣怡选择来新加坡深造的最大原因。(邬福梁摄)

虽然中国和美国关系近年来走下坡,影响一些学生和他们父母选择求学的目的地,但杨欣怡没将两国关系列入考虑范畴中。

“国际形势是一时的,随时可能改变。能不能在一个良好环境中学习才是更重要的。学习的质量不会因为两国关系时好时坏而被影响。”

除了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之外,她也向美国的大学递交入学申请。美国是公共政策类别课程的发源地,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但我母亲认为美国不安全。尤其当时仍处于冠病疫情期间,中国媒体报道美国疫情非常严重,我们老百姓感觉美国政府在处理疫情方面没新加坡严谨。”

2021年1月,杨欣怡获得复旦大学教授的推荐,到联合国位于美国纽约的总部实习三个月,她的上司碰巧是新加坡人。当时,她已收到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及美国乔治敦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的入学通知书。她拿不定主意,上司和她分析讨论后,建议她前来新加坡。

她也再次比较了两所学院的课程内容,最终选择新加坡。她认为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课程内容比较学术化,对于有打算继续修读博士课程的她来说较为适合。加上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学生要求很高,能有高素质的同窗,大家就能相互学习和勉励,一起进步。

新加坡人口以华人占多数,同文同种是杨欣怡决定求学地点的考量之一。她来新上课后,同学们国籍不同,有来自印度、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反而让她的生活更精彩。

由于外国同学都住在宿舍里,经常会聚在一起用餐,边吃边聊,尤其逢年过节时。大家聊著自己国家的事情或家里的情况,非常有意思。

杨欣怡已经完成论文,即将毕业。她希望能留在新加坡工作。“有一个同学说他的志愿是在30岁前,能在五个国家工作。这听起来很酷。换成是我,一旦回国就不会有这样的机会,而且很快就得进入工作状态,然后结婚、买房子、背房屋贷款,是那种一眼看到头的生活。”

“我希望能到国际组织或智库工作,要在中国实现这个理想的可能性比较低。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很多职位都由中国政府借调的官员出任。如果我能在国外工作,像是去一家政策咨询公司,日后转换工作的灵活性和可能性都会比较大。”

个案

开拓国际视野

未来发展路更宽

台湾YouTube网红夫妇带着孩子来新加坡求学,借此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思考自己的未来。

房租“吓人”,无阻新加坡成亚洲富裕家庭首选留学地,外国学子增25%至近8万人

黄以瓴(左)和周刚毅(右)带孩子来新加坡念书,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为自己的未来做决定。(张思庆摄)

经营YouTube频道六年、有超过78万个订阅者的周刚毅(42岁)和黄以瓴(36岁)2023年1月带着念中三的女儿及念中一的儿子来新,入读一所国际学校。

有一些台湾家长眼见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不知何时平息,把孩子送到其他地方求学,为日后移居铺路。周刚毅夫妇此时陪同孩子来新念书,自然被一些人认为是在为移居新加坡做好准备。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