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熱錢湧入的新加坡,經濟為何「熄火」?

2023-04-28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馬歡

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經濟增速正在放緩。

官方數據顯示,新加坡GDP在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0.1%,逼近零增長的邊緣,也顯著低於去年第四季的2.1%增長。

新加坡貿工部的數據顯示,該國三大經濟領域的增速皆放緩,其中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更是連續兩個季度萎縮。

雖然此前一些經濟學家已經預測,新加坡今年的經濟增長將放緩,但第一季度的經濟實際表現仍然低於預期水平。為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經將新加坡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從去年10月的2.3%,下調至1.5%。

就在去年,新加坡還一度因躋身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而備受矚目。當地媒體表示:「在動盪不安的國際環境中,新加坡成為更多外國企業與富豪投資的首選地,外資湧入新加坡的勢頭保持強勁。」

面對持續湧入的熱錢,新加坡也在今年調高移民門檻,投資移民所需的金額大幅提高,部分方式甚至飆漲到原來的4-10倍。

但事實證明,大量富翁和熱錢湧入,並不一定能促進經濟增長。

圖源:社交媒體

熱錢與富翁湧入

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數據,2022年,新加坡的資產管理規模高達5.4150萬億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27.97萬億元),比2020年增加16%,凈流入的資金高達4480億元(約合人民幣2.31萬億元)。

來自倫敦一家投資諮詢機構的研究顯示,受國際局勢影響,2022年大約有2800名資產凈值達100萬美元或以上的富翁遷移到新加坡,比疫情前2019年的1500人多出87%。

外來資金的湧入,確實提升了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也給本土製造了更多的金融就業機會。但熱錢和富豪帶來的並不全是好消息,它們也對本地經濟和物價帶來了一些困擾,並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

最明顯的表現發生在新加坡的樓市。2022年,新加坡私人住宅平均上漲8.6%,連續6年走高,海外買家交易量有增無減。

圖源:社交媒體

而海外買家給新加坡樓市帶來的劇烈衝擊,除了買賣市場,租賃市場也大受影響。到處都是租客「求著」房東簽訂合約,甚至還有不少需要租客互相競價才能租到房子的案例。

不單單是樓市,新加坡統計局4月2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各項消費指標全部同比上漲,其中食物價格的漲幅最大,為7.7%。休閒與文化消費價格上升6.8%,服飾與鞋價格上揚6.3%,交通費上升6.2%,住房和水電費上漲5.2%。

「熱錢猶如一堆柴火,能把經濟燒得熱熱的,卻可能在最熱時候迅速撤離,留下一堆灰燼。」新加坡媒體表示,需冷靜理性對待這些大量湧入的全球資本。

在通脹方面,新加坡2022年通脹率為6.1%,明顯高於2021年的2.3%。

由於累積的商業成本將傳導至消費者價格,今年接下來幾個月通脹很可能仍將居高不下。新加坡金管局和貿工部預測,今年全年整體通脹率介於5.5%至6.5%,核心通脹率介於3.5%至4.5%。

「從外部因素來看,全球能源和食品商品價格仍處於高位。因此,在短期內全球通脹率可能會維持堅挺。」新加坡貿工部分析道,從內部因素來看,企業可能會繼續將上漲的進口成本、水電費和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再加上房屋租金的強勁需求和擁車證配額緊張,預計租金和汽車通脹將維持。

為遏制不斷飆升的通貨膨脹,自2021年10月以來,新加坡金管局已連續五次收緊貨幣政策。

製造業萎縮

真正影響新加坡經濟放緩的,是製造業的萎縮。

和許多人認知不一樣的是,新加坡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製造業卻十分強勁。根據2021年彭博創新指數(Bloomberg Innovation Index),新加坡綜合排名世界第二,其中在製造能力方面位列全球第三。

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新加坡製造業產品包括了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同時,製造業在新加坡GDP的比重也是最大的,2022年占名義GDP的21.6%。相比之下,金融業在新加坡GDP的比重只有14%。

製造業對新加坡如此重要,然而數據顯示,這一段時間其萎縮幅度加大,已經從去年第四季的2.6%擴大至今年第一季6%。

圖源:社交媒體

從行業來看,除運輸工程外,新加坡幾乎所有製造業集群的產出都出現了收縮。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SEDB)的調查報告現實,面對需求放緩、供應鏈遇阻和經營成本上升等挑戰,越來越多製造業從業者對未來半年業務發展持悲觀態度。其中,電子業從業者最為悲觀,44%的受訪者認為行業將面臨多項挑戰,包括全球半導體行業正值下行周期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疲弱等。

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也認為,由於全球經濟疲軟,像新加坡這樣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肯定受到了影響,而國際地緣政治存在不穩定因素,也影響了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

新加坡製造業幾乎完全是以外貿為驅動,一旦全球經濟環境不好,歐美各國市場需求下降,數據出現下滑是必然的。

顧教授還補充道,實體經濟不景氣,影響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行業,尤其是金融和保險行業。而今年早些時候美國銀行業的不穩定,也讓大家更加警覺市場上可能會出現的風險,投資者做決定時會更謹慎。

新加坡的經濟並非毫無亮點,今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建築活動增長8.5%,服務業增長了6.7%,但製造業的萎靡在很大程度上抵銷了這些行業的增長。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丁玎預計,新加坡製造業疲軟的趨勢可能會延續到今年下半年。


相关文章

  • 「我在新加坡做了刮宮小手術,花了37000!」
  • 獅城女新山受傷 求助無人理 還是新加坡最好!
  • 女傭跨5樓窗沿擦窗 僱主:我在旁看著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雅詩閣將在全球擴張業務 預計2028年之前開設逾300家新住宿房地產
  • 三名男子涉嫌參與洗錢犯罪組織 周二被控上庭
  • 本田預虧六成 日產現25年最大虧損
  • 黃永宏:我國扮演中間人角色 無法左右大國決策但可誠實反饋
  • 女神卡卡星期天開唱掀時尚熱潮 閃亮前衛服飾需求增加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