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兒童誤異物後若不取出 逾80%物體兩周內會排出體外

2023-04-29

本地一項研究發現,兒童誤食玩具甚至磁體等異物後,如果不動手術或用其他方法取出,超過80%的物體會在兩周內,和糞便一起排出體外。

受訪醫生表示在非緊急狀況下,由於不需要麻醉藥或開刀,這樣的方式最自然安全,不過一旦身體出現不適就要馬上就醫。

玩具車的輪子、硬幣或是圓滾滾的珠子,這些長得像糖果的東西,經常會被小朋友誤以為是食物而放進嘴裡。

這家兒科診所表示,每個月會有兩到三位病患因為不小心吞入這些物品而求醫。

安順國際兒童專科發育兒科診所兒科專科醫生劉家齊說:「通常是那些開始學走路的孩子。如果發出的聲音很尖或者發不出聲音,那就是那個異物已經跑進氣管道,如果沒有這些現象的話,那就拿一些溫水給孩子喝。如果孩子可以喝得下去,那就是(異物)可能已經吞進胃裡面。」

專家表示進入胃裡的物件,90%都能通過腸胃蠕動自然地排出體外,尤其是形狀規則的物品,比如最常被幼童誤食的圓形硬幣。

不過一些高危物品比如電池,如果卡在消化道可能會引發灼傷,因此要儘可能在它還沒有進入小腸等位置較深的部位之前,用內窺鏡取出。

國大醫院邱德撥-國立大學兒童醫療中心小兒腸胃肝臟營養科顧問醫生黃國賢醫生說:「磁鐵是最危險的異物。尤其如果孩子吞了兩個以上的磁鐵。如果磁鐵在消化道不同的部位黏在一起,這可能會阻礙消化道的血液循環,導致消化道破洞,當然這樣的孩子需要緊急手術。」

醫生表示其他危險物品還包括形狀尖銳的別針等。至於魚骨,如果卡在喉嚨應該馬上就醫,如果已經進入消化道,則無大礙。消化道堵塞的病症包括胸悶、腹痛、嘔吐、無法吞咽口水等。

一項由國大醫院、國大楊潞齡醫學院,竹腳婦幼醫院以及馬來亞大學合作,發表在《新加坡醫學雜誌》的研究指出,腸胃道排出異物的時間和物品的大小、形狀等特徵有關。硬幣、電池以及玩具等其他物件,半數在吞咽後分別在第八、第四和第七天,仍然滯留在腸胃裡,最長需要超過一個月才能排出體外。

硬幣、電池和玩具等物品排出體外所需時長,最長可分別達到37、7以及23天。研究團隊在2015到2016年間,從兩家醫院收集了2122名病患的數據,並篩出350個有效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一到兩歲的幼童吞食異物的比率最高,占18歲以下病患的約兩成。

受訪專家表示,家長可通過糞便來觀察異物是否已經排出體外,不過安全起見,應該遵循醫生建議定期複診。


相关文章

  • 「我在新加坡做了刮宮小手術,花了37000!」
  • 獅城女新山受傷 求助無人理 還是新加坡最好!
  • 女傭跨5樓窗沿擦窗 僱主:我在旁看著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雅詩閣將在全球擴張業務 預計2028年之前開設逾300家新住宿房地產
  • 三名男子涉嫌參與洗錢犯罪組織 周二被控上庭
  • 本田預虧六成 日產現25年最大虧損
  • 黃永宏:我國扮演中間人角色 無法左右大國決策但可誠實反饋
  • 女神卡卡星期天開唱掀時尚熱潮 閃亮前衛服飾需求增加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