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醫生表示在非緊急狀況下,由於不需要麻醉藥或開刀,這樣的方式最自然安全,不過一旦身體出現不適就要馬上就醫。
玩具車的輪子、硬幣或是圓滾滾的珠子,這些長得像糖果的東西,經常會被小朋友誤以為是食物而放進嘴裡。
這家兒科診所表示,每個月會有兩到三位病患因為不小心吞入這些物品而求醫。
安順國際兒童專科發育兒科診所兒科專科醫生劉家齊說:「通常是那些開始學走路的孩子。如果發出的聲音很尖或者發不出聲音,那就是那個異物已經跑進氣管道,如果沒有這些現象的話,那就拿一些溫水給孩子喝。如果孩子可以喝得下去,那就是(異物)可能已經吞進胃裡面。」
專家表示進入胃裡的物件,90%都能通過腸胃蠕動自然地排出體外,尤其是形狀規則的物品,比如最常被幼童誤食的圓形硬幣。
不過一些高危物品比如電池,如果卡在消化道可能會引發灼傷,因此要儘可能在它還沒有進入小腸等位置較深的部位之前,用內窺鏡取出。
國大醫院邱德撥-國立大學兒童醫療中心小兒腸胃肝臟營養科顧問醫生黃國賢醫生說:「磁鐵是最危險的異物。尤其如果孩子吞了兩個以上的磁鐵。如果磁鐵在消化道不同的部位黏在一起,這可能會阻礙消化道的血液循環,導致消化道破洞,當然這樣的孩子需要緊急手術。」
醫生表示其他危險物品還包括形狀尖銳的別針等。至於魚骨,如果卡在喉嚨應該馬上就醫,如果已經進入消化道,則無大礙。消化道堵塞的病症包括胸悶、腹痛、嘔吐、無法吞咽口水等。
一項由國大醫院、國大楊潞齡醫學院,竹腳婦幼醫院以及馬來亞大學合作,發表在《新加坡醫學雜誌》的研究指出,腸胃道排出異物的時間和物品的大小、形狀等特徵有關。硬幣、電池以及玩具等其他物件,半數在吞咽後分別在第八、第四和第七天,仍然滯留在腸胃裡,最長需要超過一個月才能排出體外。
硬幣、電池和玩具等物品排出體外所需時長,最長可分別達到37、7以及23天。研究團隊在2015到2016年間,從兩家醫院收集了2122名病患的數據,並篩出350個有效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一到兩歲的幼童吞食異物的比率最高,占18歲以下病患的約兩成。
受訪專家表示,家長可通過糞便來觀察異物是否已經排出體外,不過安全起見,應該遵循醫生建議定期複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