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8印象古早】早年供海員棲身的行船館也有等級之分?聽文史研究者分享其特點和轉變

2023-05-02

新加坡很早就吸引世界各地的船入港進行貿易,隨之而來的船員如果要上岸休息,一般為了省錢,他們都不住酒店,而是選擇住進海員俱樂部,早年也叫做海員之家。( Sailor’s Home)一開始入住的多是來自西方的海員,海員之家最早位於諧街High Street,後來遷至馬里士他路 Balestier Road,後來再遷往市中心的首都戲院Capitol Theatre。

後來逐漸有華人船員來到新加坡,他們就創建了以華人為主的行船館,不同方言籍貫的族群創辦了各自的行船館。華人行船館的形式介於苦力間和廉價酒店之間,行船館基本上有三種,分別是「君主館」、「兄弟館」 和」包工館「,這些不同的行船館如何經營,引起什麼問題?

這期的《958印象古早》前船舶工程師,目前是本地文史研究者的李國樑談早年的海員俱樂部和行船館。


相关文章

  • 「我在新加坡做了刮宮小手術,花了37000!」
  • 獅城女新山受傷 求助無人理 還是新加坡最好!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女傭跨5樓窗沿擦窗 僱主:我在旁看著
  • 冀壯大閱讀文化 八書店聯手推出一站式網上平台
  • 兀蘭醫療園新設兩專科診所 惠及北部35萬名婦幼
  • 明年小一新生報名活動 7月1日起分階段進行
  • 達邁和光洋小學將在2029年 分別搬遷到淡濱尼北和坎貝拉東
  • 全國交通工友聯合會推出流動咖啡車 感謝交通工友的付出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