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項不僅是韓國工業中心、設有重要的漁港,過去幾年也因好幾部韓劇在那裡取景,吸引不少劇迷前往朝聖,因而帶動了當地的旅遊業。
隨著這股越吹越猛的韓風,學習韓語也成了大批粉絲目標清單上必須完成的事項之一。
東南亞多國對學韓語興致勃勃 根據語言學習網站和應用多鄰國(DuoLingo)去年發布的全球語言學習趨勢報告,越來越多國家對學韓語產生了深厚興趣。
該報告分析了多鄰國2022年全球超過5億名用戶的資料,發現有四個國家(其中兩個是汶萊和菲律賓)將韓語列為最受歡迎的外語,在全球的受歡迎程度僅次於英語(119國)、西班牙語(34國)、法語(22國)、德語(8國)。
縱觀全球最受歡迎的外語,韓語目前排在第七位,比漢語還高一個名次。
報告還觀察到這點:韓語和日語已在東南亞和南亞多個國家並列為最熱門的兩大外語。
以東南亞為例,這兩種語言在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地的受歡迎程度不分上下。
報告說,泰國和菲律賓更多人熱愛韓語,印尼則有更多人學日語。
韓國教育部也派遣了韓語教師到國外工作。單在2017年,有58名教師赴泰國滿足當地中小學韓語課程的需求。
報告雖未提及,但相信這股韓語風潮已滲入亞洲多個城市,香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香港連小學生都在學韓語 在香港,學韓語不單是語言學校和國際學校學生的專利,越來越多大專學府都提供韓語課程。
香港學校以學習粵語、華語和英語為主。韓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的預估數據顯示,按照香港大學和私立學院的入學人數,2017年有約4萬名學生學習韓語。
其中,香港的八所大學中有六所提供韓語系,另外有三所社區學院和20到30所私立學院也開辦相關課程。
據韓領事館統計,香港目前有20所中學提供韓語教學。大部分中學都把韓語設定為增益課程,但也有少數把它歸類為選修課程。
其中一所中學是慕光英文書院,它在2021年9月成為香港第一所把韓語納入課程表的學校。
書院的中一和中二學生必須選修一門外語,得在韓語或日語中二選一,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中一中二生修讀韓語。
慕光英文書院校長何世昌接受《韓國先驅報》訪問時坦言,這些學生選擇韓語的動力,與頻密接觸韓流文化息息相關:
「無可否認的是,(學韓語的)學生對韓國文化、韓劇和韓國流行音樂非常著迷。」
也有香港小學抓緊小學生學習能力較強的優勢,從小就幫他們打好接觸多種語言的基礎。
由港府資助、在設計課程上比其他政府學校有更多自主權的閩僑小學,去年9月起就讓小三至小六學生,選讀韓語或法語作為必修外語,其中約半數學生選修了韓語。
有趣的是,學校增設外語科並非為了加重學生的學業壓力(該科目不需要考試),更多是希望他們在專家外語教師的指導下,能輕鬆掌握多一門語言。
他說:
「顯然校方要讓學生占有優勢,在原有的語言能力上增添多一門熱門語言。」
學韓語不完全是玩票性質 誠然,韓流也促使更多香港學生,把學習韓語視為未來學業和事業發展的重要技能。
官方數據揭露,去年有1757名香港人報考韓國國立國際教育院舉辦的韓文能力考試(簡稱TOPIK)。
這項考試的對象是母語非韓文的外國人、以及海外韓僑,他們能利用考試成績申請大學或工作。
香港也在去年宣布,2025年起,大學入學考試的外語科目將涵蓋韓語。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只是外籍學生學韓語的需求上升,應用韓語的機會也隨之增加了。
紐約大學東亞研究部門教授李智英(音譯)就告訴《南華早報》,越來越多韓國企業進軍亞洲各地。
「東南亞學習韓語的人增多,當我和學生們交流時,他們說,之所以學習韓語,大部分是為了到韓國工作,或在家鄉的韓國企業爭取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