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黃和棟】掩耳盜鈴的自私

2023-05-05

大家都可以遵守不亂丟垃圾的規矩,為何卻對製造垃圾噪音視若無睹,難道一定要明文規定犯法罰錢才會「自動自發」?

日前到一間不太多人的麥當勞用餐,尾端角落一個男子邊吃漢堡邊用手提電腦看視頻,直接調開聲量,一時間原本寧靜悠閒的餐館一隅,充斥著猶如脫口秀之類節目的噪音。

他意識到我望向他的目光,回看一眼之後,繼續旁若無人看視頻,仿佛讀到他的表情在說:我沒開很大聲哦,我看我的,沒騷擾到你,而且這不是餐館嗎,食客也都在聊天不是嗎。

看了一下周圍,有好些單獨的食客也在滑手機,但沒有一台發出聲響;其中一名食客戴著耳機——是的,那位角落老兄,為什麼不戴耳機呢?

噪音是否干擾他人 這情景若是發布在新聞平台或臉書,必定引來酸民嗆聲:人家只是想relax,又沒妨礙到你,有什麼關係?

真的沒關係嗎?No no no,你的視頻聲響已經造成無形妨礙,你想relax,難道別人不想?別人的relax可不包含接收只有你一個人喜歡的聲音。

有人會把手機鈴聲調很大,卻堅持不用震動模式;有人會半夜在組屋樓下喧囂,卻不覺得自己吵到人;有人會在窗口聊電話,卻沒想過樓上樓下都被迫把他的談話內容聽得一清二楚。

這些情況下認為自己沒妨礙到別人的人,明顯以自我為中心,直接一點說,就是沒公德心,與在公共場所亂拋垃圾一樣,但大家都可以遵守不亂丟垃圾的規矩,為何卻對製造垃圾噪音視若無睹,難道一定要明文規定犯法罰錢才會「自動自發」?

進行一個人的事 電影院裡使用手機的人也是同類,以前會出現在影院用手機通話的人,現在已經很少見,因為大家的意識提高了,畢竟是文明社會嘛,文明不進步,何以為人類?

 

人類的眼睛在漆黑的電影院裡,對任何光源都很敏感。(圖:Pexels/Shvets Production)

但在觀影途中看手機回簡訊甚至打game的,依然大有人在。對他們而言,他們亦都只是在進行著一個人的事,以為沒有干擾到其他觀眾,但他們全都忽略(或者是刻意無視)只要手機螢幕一亮,其實已經影響到身後左右的觀眾。

這並非有沒有專注看電影的問題,人類的眼睛雖然不像蟲類,但眼尾還是會瞄到其他事物,哪怕只是一丁點亮度,在幾乎伸手不見五指的影院也是一種視覺干擾——這也包括電影開始之後才姍姍進場,拿著手機電筒亂照的觀眾。道理很簡單:如果光亮不會造成影響,那影院又何必烏漆麻黑?

同樣是污染 標準卻不同 前些時候,組屋吸菸課題去到了國會辯論,可惜部長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為由,令問題求助無門、無疾而終。

其實根源與前文所述類似,吸菸者在自己家吸菸當然沒錯,但二手菸飄進鄰居家造成別人的困擾就有問題。菸民可以一句「我又不能控制二手菸去向」,就事不關己,與開著手機製造噪音,然後說不能控制聲音流失一樣自私。

也有酸民說人家在家吸菸relax也不行嗎?那無辜的鄰居就不用relax嗎?他吸著你的二手菸要如何relax呢?

還有人說「把窗口關上不就行了」才好笑,為什麼是被害者要屈就做出調整,而不是肇事者要停止肇事?應該是始作俑者菸民在吸菸時關上自家窗門,不讓二手菸飄出去影響他人才對吧?倒過來講真是酸民神邏輯,跟出現非禮案時,不譴責非禮者,反而斥責女方穿著太清涼一樣荒謬。

公眾場所亂拋垃圾犯法,但製造噪音無罪;組屋單位製造噪音吵到他人可以報警,但吐出二手菸妨害鄰居無解。這多重標準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被正視和妥善處理?

猶記得數年前我們飽受煙霧之苦,印尼部長曾公開說:新馬人民一年到頭已享受了11個月的清新空氣,就一個月的空氣小污染有什麼關係?

希望我們永遠都不會有與這位部長思維一致的時候。

 

請點擊《城市呼吸》系列報道,閱讀更多文章。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相关文章

  • 不買珠寶不准離店!中國旅遊團入境新加坡後竟被困『小黑屋』…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小心!這種"兼職"可能要坐牢 新加坡最新判例給所有掛名董事敲警鐘!
  • 李凱馨辱華風波延燒 《赴山海》恐砸千萬人民幣「用AI換臉」
  • 新加坡全島沸騰!鋼琴巨匠郎朗闊別10年攜手迪士尼「殺回」來了~
  • 中國籍留學生涉自導自演綁架勒索 兩獅城學府回應
  • 大巴窯組屋單位疑因電池引發火患 兩人送院
  • 黃永宏呼籲政務官別用社媒反應衡量表現 網民給了他最暖「成績單」
  • 樟宜機場巨無霸級航站樓T5,最新細節流出,總理出席動土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