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萬戶家庭擁車,12%有兩輛 五年擁車證能讓大家一圓擁車夢嗎?

2023-05-09

住在組屋區的蟻粉,經過停車場的時候不妨留意一下,說不定會發現一個「奇景」:

左邊停了一輛法拉利,右邊停了一輛馬賽地。

這不是紅螞蟻的幻想,交通部長易華仁今天(8日)在國會發表的部長聲明中就提到大家(尤其是不開車的朋友)平時未必會注意到的一點:

截至去年10月底,在新加坡擁車的47萬1000戶家庭中,擁有兩輛車的占12%,擁有三輛或以上的不到3%。

易華仁特彆強調,這些「多車家庭」並非全都住在私宅,有的還住在組屋……不愧是「隱形富豪」啊!

那擁車證成價近期飆升,讓許多想買車的人們懊惱不已,難不成跟他們有關?

也曾有匿名車商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透露,一些外來富豪對豪華車「志在必得」,因此推高了投標價,使得一些原本在這個組別的潛在買家,只好轉向大眾市場的中小型汽車組。

有議員就在國會詢問:擁車證成價節節攀升,是外國人買車造成的嗎?

對於以上兩個問題,易華仁都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是。

交通部長易華仁5月8日在國會發表部長聲明。(國會直播視頻截圖)易華仁還說:

「從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由外國人標到的擁車證,平均占總數不到3%。這個占比過去幾年來都保持在低水平,沒有顯著改變。」

也有一些車商歸咎於私召車業者,指他們湧入中小型汽車組,為旗下的車隊搶標,進而推高了成價,並呼籲政府對私召車的數量設個上限,採取類似對德士公司實施的限制。

易華仁解釋,政府會進一步研究私召車對市場造成的影響,但任何為私召車數量設限的提議都必須謹慎考慮。

目前,三個汽車組別的擁車證成價都超過10萬元,機車成價則從1萬多元回落至5002元,幾乎回到冠病疫情前的水平。

來看看上周五(5日)公布的最新一輪擁車證公開投標結果:

  • 中小型汽車組(A組):10萬1001元(跌2.6%)
  • 大型及豪華車組(B組):11萬9399元(跌1.2%)
  • 貨車和巴士組(C組):7萬5589元(漲0.3%)
  • 機車組(D組):5002元(跌58.9%,2020年7月以來最低)
  • 公開組(E組):12萬4002元(跌0.4%)
機車組的擁車證成價早前不斷飆升,對配送員等依靠機車謀生的人造成很大的影響。(海峽時報)三大汽車組別擁車證的價格這一輪迴落,可能是因為過去的成價漲得太快,這一輪就出現相應的市場調節。

供需是影響擁車證成價的根本原因 好了,那既然看似不是任何群體的錯,擁車證價格怎麼還是那麼高?

易華仁指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擁車證需求依然強勁,有增無減。

未來幾年,隨著家庭收入持續增長,以及車輛數量零增長,擁車證成價將繼續呈上行趨勢。

我們在這裡不妨追溯一下擁車證的歷史:

政府在1990年推行擁車證制度的初衷是明確的,就是要在土地有限的新加坡,嚴格控制車輛增長,並確保配額的公平分配。當時允許車輛數量每年凈增長3%,之後逐年減少。

直到2018年,政府落實汽車與機車零增長的目標,新車供應量根據報銷車輛而定,而這又受擁車證10年周期所影響。

根據陸交局網站,A組和B組車輛的10年擁車證到期後,車主可選擇延長擁車證多五年或10年。

若選擇延長多五年,延長期限到期後,車主必須報銷車輛,不能再延長;若選擇延長10年,延長次數不限。

那麼,要如何讓A組和B組車輛的擁車證供應更平穩,同時遵守10年周期汽車總數的上限呢?

易華仁今天宣布了這個一次性的安排:

陸交局會把即將到期的五年擁車證,提前分配回市場。

這樣一來,未來五輪的擁車證投標活動中,A組和B組的擁車證配額將分別增加24%和15%。

易華仁解釋,由於這些五年擁車證不能再延長,必須註銷,陸交局就能掌握具體數量。這些擁車證會從下一輪擁車證公開投標活動,也就是5月15日起,分幾個季度重新分配回市場供投標,陸交局預計約有6000張。

隨著更多車輛的10年擁車證即將在未來幾個月到期,預計擁車證供應也會顯著增加。

經調整後,5月至7月的擁車證配額會從目前的9575張,增至1萬零431張。

其中,A組擁車證配額會從之前宣布的2798張增至3358張,B組擁車證則從2367張增至2663張。

 

除了控制車輛數量 還要控制碳排放

要實現「減少用車」(car-lite)的願景,單靠控制車輛數量是不夠的。

陸路交通業是新加坡碳排放的第三大領域,占全國總排放量的15%。要在2050年之前達到凈零排放的全國目標,這樣下去恐怕不是辦法。

要實現「減少用車」的願景,除了控制車輛數量,還須減少碳排放。(聯合早報)公路占新加坡土地面積的12%,每天承載約700萬趟次。

相比之下,地鐵網絡占的土地面積不超過1%,每天卻能承載約300萬趟次。

比起駕駛內燃引擎汽車,乘搭地鐵還能減少九成的碳足跡。目前每10戶家庭中,有七戶只需步行不到10分鐘,就能抵達地鐵站。

儘管公共運輸帶來許多便利,易華仁理解,一些新加坡人仍渴望擁車。

「對一些人來說,汽車是一種必需品,或有用的交通選項;對另一些人來說,卻是一個夢想。」

年輕人和中等收入階層何時才有機會一圓擁車夢?或許是時候探討如何在分配有限資源時,兼顧公平與效率。


相关文章

  • 泰國父母自製家庭色情片 九子女全下海最小十歲
  • 新山無國籍老婦冠病惡化 醫院拒收 家屬求助無門
  • 誤信網戀男友生病 馬國女子轉帳166次被騙28萬元
  • 羅厘遇車禍九警員亡 警區主任親自申請延扣司機
  • 翻牆撬門即得手,公寓保安如虛設 新加坡人成了竊賊眼中的軟柿子?
  • 新幹線客運量飆升 日鐵擬靠AI應對人力短缺與成本壓力
  • 新山無國籍老婦冠病惡化 醫院拒收 家屬求助無門
  • 女導遊涉收逾91萬新元旅遊團費後失聯 姐姐急劃清界線
  • 泰國多地出現豪雨天氣 當局在22省發布土崩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