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了,卻又好像沒贏。
根據初步計票結果,前進黨及為泰黨為首的民主派陣營贏得泰國下議院過半議席。
泰國選民用選票表明,他們對軍人執政感到厭倦。
一躍成為第一大黨的前進黨領導人披塔(42歲)更高呼已做好成為首相的準備,邀請為泰黨等五個政黨共組政府。
這名深受泰國年輕人歡迎的政治明星雖信誓旦旦,首相之路卻未必十拿九穩。
追根究底,還是因為歷史上經歷多次軍事政變的泰國,民主體制早已千瘡百孔,軍事干政的痕跡俯拾皆是。
這是披塔成為首相的魔術數字。
泰國國會分為上、下兩院,上議院250席,下議院500席。
要成為泰國首相,須獲得兩院過半議員的支持,即至少376名議員的支持。
然而,兩院之中,只有下議院的500席議席在本屆大選開放選舉。上議院250名上議員,則全數由軍方委任。換句話說,這批上議員幾乎不太可能支持親軍方政黨以外的人選。
披塔所屬的前進黨在總席次500席的下議院囊獲152席,居次的為泰黨141席,若加上其他民主派政黨,民主派陣營共有309席在手,在下議院中已取得過半優勢。
但壞就壞在309席距離376席的門檻還有一段距離,單憑在民選下議院過半,並不足以讓前進黨、為泰黨等民主派陣營共組新政府。
250名軍方委任的上議員,握有否決民選政府組成的關鍵權力。
最理想的狀況,是具軍方背景的250名上議員中,有人決定順應民意,支持披塔任相。
但在2019年大選,保守勢力把持的上議院就曾作出與主流民意相悖的決定。
當年,為泰黨在下議院獲得最多議席,最後卻因上議員幾乎全數把票投給看守首相巴育,失去組閣機會。
此番選舉結果顯示民心思變,泰國選民對軍人政治的反撲力道更大,或許是前進黨突破窠臼的機會,但也難保保守勢力不會故技重施。
但民調卻沒算到,搶下最多的席次是立場相對激進的前進黨。
外界原本預料,泰國前首相達信幼女佩通坦領導的為泰黨會是最大贏家。
從意識形態光譜來看,為泰黨還保有和軍方勢力協調談判的空間,可能是保守勢力較能接受的民主派政黨。
相較之下,前進黨堅拒和親軍方政黨協商,訴求修改當地極具爭議的冒犯君主法,爭取保守勢力支持的難度更高。
前進黨異軍突起,成為第一大黨,反而增加民主派陣營爭取執政的難度。
搶下70席的第三大黨泰自豪黨可能因此成為「造王者」。
泰自豪黨是親建制政黨,其黨魁是看守副首相兼衛生部長阿努廷。
但最大的問題是,泰自豪黨主張大麻合法化,這與前進黨及為泰黨反對大麻合法化的立場相左。如果雙方尋求合作,就得在這項政策上妥協。
另一可能的情境,是前進黨和為泰黨與具軍方背景的公民力量黨合作。公民力量黨黨魁為看守副首相巴維。
如果成功與公民力量黨協商合作,就意味著披塔有望在軍方把持的上議院撬開缺口,取得足夠票數。
然而,前進黨選前就堅決排除與親軍方政黨組成聯合政府的可能,其潛在執政夥伴為泰黨則沒把話說死。
這段合作關係,同樣有賴各方協商妥協才有可能成事。
前進黨的前景,視乎披塔如何施展政治手腕,甚至在部分議題上軟化立場。
馬來西亞去年選後,曾出現政治立場相左的政黨合組「團結政府」的歷史性時刻,泰國版的「團結政府」會不會出現,值得觀察。
但取得最多民意支持的前進黨若無法執政,恐怕會讓泰國社會陷入動盪。
與此同時,軍人干政的陰霾依舊籠罩。
泰國陸軍總司令那龍班此前曾承諾,選後即使出現政治動盪,泰國也不會回到軍事統治,但面對前科累累的泰國軍方,外界也只能審慎期待軍方保持中立的承諾能兌現。
泰國民主政治又再次來到分水嶺,能否從此擺脫軍人執政的陰暗面,以及避免進一步社會動盪,考驗的是各方政治勢力如何施展妥協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