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下南洋当“苦力”,卖鱼虾、开杂货店失败后,远走新加坡创业成皮革大王!

2023-05-17     于晏     19691

决心扩展产业到日本

日本厂商却不讲道义,频频毁约

1953年,28岁的郑镜鸿决心将皮革业务扩大到整个东南亚和日本。

市场初步调查告诉郑镜鸿,日本喜欢鳄鱼皮、蛇皮等皮革,郑镜鸿精心准备的货物,帮他飞速打开了日本的市场。

但就在这个时候,日本皮革厂商开始不讲道义了。销量好就不停催货,销量差就干脆毁约,郑镜鸿因此蒙受了巨大损失。

眼看着和日本的合作陷入僵局,皮革生意受损。郑镜鸿不得不决定前往日本,在日本皮革市场闯出一条路。

1958年,郑镜鸿携几名骨干,飘洋过海在日本成立了“星东商会株式会社”。

13岁下南洋当“苦力”,卖鱼虾、开杂货店失败后,远走新加坡创业成皮革大王!

13岁下南洋当“苦力”,卖鱼虾、开杂货店失败后,远走新加坡创业成皮革大王!

亲自前往日本直面危机

却被日本厂商联合抵制

合作伙伴也背刺

刚来日本,气候就打了郑镜鸿一个措手不及。12月份的日本,寒冷异常,而采用在新加坡的技术和经验后,发现皮革被冰封,想要继续工作需要化开,但冰霜化开容易颜色走样,这对郑洪波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解决这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没多久,郑镜鸿的皮革生意就被日本同行刁难了。以前合作好的伙伴纷纷翻脸,受到他帮助的同行,也联手抵制他,甚至放出话来:“我们(指日本皮革商)联合起来,6个月内就打跨你,一定要你回新加坡去!”

先取货再退回,在材料、合同、设备、质量等所有环节上找麻烦,极力排挤郑镜鸿。

面对日本同行的恶劣竞争,郑镜鸿采取加强自身、以静制动的风格,在产品上加强管理,严查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品种和规格,降低生产成本,取信于消费者,稳扎稳打,在日本逐渐站稳了脚跟。

13岁下南洋当“苦力”,卖鱼虾、开杂货店失败后,远走新加坡创业成皮革大王!

5 0年代的日本

13岁下南洋当“苦力”,卖鱼虾、开杂货店失败后,远走新加坡创业成皮革大王!

瞅准时机一举成为日本最大皮革厂

还受邀担任日本皮革工会会长

但郑镜鸿想的从来都不是站稳脚跟这么简单,他要成为日本最大、最知名的皮革厂。

这一好时机终于被他等到了。那一年,日本皮革短缺,无数皮革厂找不到货源。郑镜鸿凭借东南亚物美价廉的供货渠道,大量收购皮革原料,加工在日本售出,一时间成为日本皮革产量最高的巨头。

日本分公司的实力也大大加强,财源滚滚而来。就连日本人都邀请他出任日本皮革工会的会长,但被郑镜鸿婉拒,只答应担任常务董事。

13岁下南洋当“苦力”,卖鱼虾、开杂货店失败后,远走新加坡创业成皮革大王!

13岁下南洋当“苦力”,卖鱼虾、开杂货店失败后,远走新加坡创业成皮革大王!

知天命之年返回新加坡

在大马开建圣淘沙大厦成“屋王”

虽然郑镜鸿在日本取得大成功,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根在新加坡。1967年,52岁的郑镜鸿将将“星东商会株式会社”交予其子郑天亮经营,自己带着长女和女婿返回了新加坡。

几年后,郑镜鸿开始将产业向马来西亚发展。但这一次,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房地产行业。

他在新山大兴土木,建立了大马花园、大丰花园、马星花园、柔佛再也花园,建成超过2.3万座房屋,包括大马大厦和圣淘沙大厦,被誉为“屋王”。

13岁下南洋当“苦力”,卖鱼虾、开杂货店失败后,远走新加坡创业成皮革大王!

郑镜鸿在大马创建了大马发展有限公司,在新山建立的第一个房产就是大马花园。当时他以309令吉的价格买下了170亩地,先后建立了1700多个房屋单位,一年内全部售罄。

他接着建造了大丰花园,位于其中的圣淘沙大厦,成为当时全新的、集娱乐、购物、餐饮、旅游、教育于一体的购物中心。

在80年代,一举成为新加坡和大马人喜爱的地方。

当时入驻的英保良百货公司、海外天餐饮、大都会和夜来香夜总会、广益银行,以及大大小小的桌球中心、商店等,让圣淘沙大厦成了一座不夜城。

13岁下南洋当“苦力”,卖鱼虾、开杂货店失败后,远走新加坡创业成皮革大王!

图源:星洲日报

正所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一直到现在,圣淘沙大厦仍是新山引人瞩目的所在。但郑镜鸿老先生,已经于2001年10月去世,享年87岁。

13岁下南洋当“苦力”,卖鱼虾、开杂货店失败后,远走新加坡创业成皮革大王!

图源:星洲日报

新人物· 精选

点击以下连结,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陈炳却 |萨维特里 |

郭孔丰 |

陈弼臣 |

黄仲涵 |

马科斯 |

邵维铭 |

陈凯希 |

施永昌 |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