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崛起許多白領工作「回不去」了 藍領工作才是未來?

2023-05-18

18世紀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讓機械取代了人力及畜力,大幅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

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人工智慧(AI)的出現,看來大有可能成為另一次「工業革命」,使人們的生產方式再度迎來翻天覆地的變革。

兩百年前蒸汽機的出現,可說奪走了手藝工作者的工作。

兩百年後,在不少專家眼中,俗稱的白領工作,例如會計師、軟體工程師、人力資源專家,甚至是律師這類知識型工作,則在AI時代首當其衝。

何謂白領工作者並無劃一的定義,但廣義來說,可將之界定為教育程度較高,主要以投入智力為生產方式,通常坐在辦公室里的工作者。

曾擔任麥當勞及沃爾沃汽車(Volvo)首席數碼官的拉菲克(Atif Rafiq)直言,世界對知識型勞工的需求「已來到了頂峰」,原因是:

「同樣的事情,我們只需更少的人力就能完成。」

科技業過去一年的裁員浪潮足以說明這點,不少工作崗位被裁撤後,可能從此一去不復返。

臉書母公司Meta執行長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說,該公司今年4月展開最新一輪裁員後,不少工作崗位預料將永遠消失,他認為新科技足以讓公司更有效率地運作。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執行長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則表示,他們將暫停招聘人力資源等後勤部門人員,因為這類工作「可以由AI勝任」。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也曾指出,很多白領工作將在未來面臨被取代的風險。

幾個業界大佬和相關組織的發言,說明了一種趨勢:

為了節省人力成本,更多企業將朝著精簡人力,以人工智慧接替工作的方向調整,過去常被認為較難取代的腦力工作,所受衝擊尤其顯著。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聯邦儲備局一年多前展開加息循環後,美國白領工作的裁員人數大幅增加,例如信息領域今年3月的裁員人數比去年同期多了88%,金融保險業則多了55%。

與此同時,餐廳侍應生、倉庫工人及司機等藍領工作者的需求卻只增不減。

其中一個明顯的對比是,迪士尼和美國全食超市公司(Whole Foods)最近的裁員行動中,被裁者以辦公室職員居多,藍領性質的員工,如排貨員、主題樂園服務員等則影響不大。

根據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銷售員、收銀員、護士、司機等職業則是當地需求最旺盛的工作。

美國勞工部也預測,到2031年為止,美國創造最多工作機會的20大職業當中,約三分之二將是家庭護理人員、廚師、快餐店員工等藍領工作。

有跡象顯示,藍領工作在AI時代下,被人工智慧取代的風險較白領工作低。(聯合早報)如何因應AI時代來臨? 但這不意味著藍領工作在AI時代下十拿九穩。

無論藍領白領,掌握人工智慧無法辦到的技能,懂得如何與人工智慧「相處」,才是一些專家眼中因應未來趨勢的法寶。

美國東北大學校長、《防範機器人:人工智慧時代的高等教育》(Robot-Pro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者奧恩(Joseph Aoun)在書中指出,要在新科技時代保障自己的工作,就得持續提升技能,而非選擇一份安穩的工作。

他還點出三個在新時代下保持職場競爭力的基本面向:

  1. 提高技術能力:即了解機器和人工智慧的運轉原理,能夠與之互動;
  2. 掌握數據運用:人們得具備數據識讀能力,才能看懂、分析並利用由人工智慧所生成的數據;
  3. 增加人類獨有的優勢:這包括在教育上作出調整,著重培養人們的創造力、靈活性及同理心這些人工智慧無法模仿的能力。
專家認為,未來技能更新變化的速度將比過去任何時刻都快,這意味著人們可能永遠都得學習,高等學府也得把重點轉向終身教育及培訓職業中期員工。

持續學習不可避免 無獨有偶,新加坡近年來也開始大力提倡持續學習。

有別於行之有年的「唯才是用」制度,新加坡政府近來提出了「持續的英才制度」(continuous meritocracy)這一概念。

「持續的英才制度」的主要內涵是,本地社會未來應避免「一考定生死」,讓國人在一生之中都有機會持續學習及接受訓練,保持競爭力。

同時,當局也試圖扭轉藍領工作在薪資報酬及社會地位上皆不如白領工作的現象,「行行出狀元」是「持續的英才制度」的另一核心。

新加坡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國人可能得開始調整心態。

畢業後找到理想工作,不意味著從此高枕無憂,學習將不再只局限於求學階段。

在AI時代下,不斷地學習,適應科技的進步,才是王道。

離開學校,不意味著學習終止。(海峽時報)新加坡有六成受僱居民是白領工作者 根據雲端軟體公司Salesforce在新加坡針對1001名員工進行的調查,有72%受訪者對能工作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感到興奮,但同時也有51%受訪者擔心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

新加坡歷經多年發展,白領工作已是國家勞動大軍的主力。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人力部2022年數據顯示,本地受僱居民當中,從事PMET職業的比例多達64%,較前一年的62%為高。

新加坡超過六成受僱居民從事PMET工作。(聯合早報)如果白領工作確實如一些專家及媒體所預測,在AI時代將陷入生存危機,超過六成受僱居民是白領工作者的新加坡勢必得早做準備。

這包括在教育方面,作出適當調整,讓下一代能成為與人工智慧「共存」的重要人力資源。

針對已踏入社會工作的人口,也應致力於確保所有人(無論藍白領)都能有平等的機會,享有終身學習及各種中期培訓資源。

人工智慧「能人所能」,也「能人所不能」,難免讓人緊張,享受其便利之餘,掌握人類所難以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優勢,或許將是我們在未來餘生中,不能間斷的作業。


相关文章

  • 新加坡新冠病例激增17%,創年度新高!一大波人再現:刀片嗓
  • 震驚!新加坡16歲少年豪擲千元享受"特殊服務",父母臥底揭發按摩店黑幕!
  • 「我在新加坡做了刮宮小手術,花了37000!」
  • 三名拉丁美洲籍男子飛新加坡,闖豪宅盜走大量現金和珠寶!27小時內遭警方逮捕!
  • 本地開展尿液檢測癌症研究 及早發現泌尿腫瘤準確與可靠性
  • 本地冠病病例近期有所增加 但無跡象顯示毒株更具傳播力
  • 國人更捨得用CDC購物券消費 鄰里商家:生意增長兩三成
  • 濱海灣金沙酒店客房完成翻新 約1850間全新客房全面投入服務
  • 青少年足球賽後攻擊球員家長 46歲男子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