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馬來西亞2023年4月的貿易增長同比下降了14.5%,降至1980億令吉。
馬新社引述馬來西亞統計局(DoSM)的數據報道,同月出口價值也同比下降了17.4%,降至1054億令吉,而進口價值同比下降了11.1%,降至926億令吉。
首席統計師烏齊爾.瑪希丁(Datuk Seri Dr Mohd Uzir Mahidin)表示,馬來西亞出口表現下滑是由於國內出口下降所致。
他說:「國內出口占總出口的76.3%,同比下降了22.3%,降至804億令吉。」
「與此相反,再出口增強了3.8%,達到250億令吉。」
2023年4月進口額也同比下降了11.1%,從2022年4月的1041億令吉降至926億令吉。
2023年4月的總貿易同比下降了14.5%,從2022年4月的1035億令吉降至1980億令吉,貿易順差也同比下降了45.3%,降至128億令吉。
在商品方面,與2022年4月相比,256個出口類別中有191個出現了下降,259個進口類別中有167個出現了下降。
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oSM)報告,大馬出口下降主要是由歐盟(-35億令吉)、中國(-34億令吉)、美國(-31億令吉)、台灣(-19億令吉)、日本(-16億令吉)、印度(-15億令吉)、越南(-14億令吉)和泰國(-13億令吉)的數據所致。
與此同時,進口收縮主要是由於來自印度尼西亞(-30億令吉)、日本(-21億令吉)、中國(-17億令吉)、台灣(-14億令吉)和美國(-12億令吉)的進口下降。
烏齊爾.瑪希丁表示,出口下降主要是由於電子和電氣產品(-31億令吉)、棕櫚油和棕櫚油農產品(-26億令吉)、金屬製品(-25億令吉)、化學品和化學製品(-24億令吉)、棕櫚油製成品(-17億令吉)、橡膠製品(-16億令吉)以及機械設備和零件(-14億令吉)的出口下降所致。
進口收縮則主要集中在電子和電氣產品(-45億令吉)、原油(-19億令吉)、化學品和化學製品(-18億令吉)、有色礦石和廢金屬(-16億令吉)以及其他礦產品(-8.37億令吉)。
需要指出的是,最終用戶的進口下降是由於中間品和消費品需求的降低,前者的進口同比下降了24.2%,降至453億令吉,而後者的進口同比下降了1.6%,降至82億令吉。
另一方面,資本品進口同比增長11.8%,從先前的91億令吉增至102億令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