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在信息傳播、身份認同和情感表達中有其重要作用,《聯合早報》所刊登的既充滿本地色彩又貼近民眾生活的漫畫,不僅為讀者增加閱讀趣味,也記錄了生活的點滴。
早報「生活百態」漫畫展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公眾可在榜鵝綜合社區中心欣賞漫畫並掃碼了解漫畫背後的故事。(陳淵莊攝)
《聯合早報》「生活百態」線上線下漫畫展5月21日下午在榜鵝綜合社區中心(One Punggol)一樓舉行推介儀式。早報精選10名漫畫作者的100幅曾在早報刊登過的漫畫作品,公眾可在早報網欣賞這些作品,並參與有獎投選活動。
能說明嚴肅複雜時事議題
開拓新思路新視角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擔任推介儀式主賓,她致辭時分享了家中祖孫三代常常在早餐讀報時交流漫畫內容的溫馨故事,她說:「我每次翻閱《聯合早報》時,總是期待漫畫出現。」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陳淵莊攝)
傅海燕說,視覺傳播可以追溯至古文明時代的壁畫,在新加坡爭取獨立前的特殊時期,圖像在信息傳播、身份認同和情感表達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時至今日,《聯合早報》里既充滿本地色彩又貼近民眾生活的漫畫,不僅為讀者增加了閱讀趣味,也記錄了生活的點滴。
「今時今日,隨著國人的教育水平越來越高,漫畫的內容也變得更加成熟複雜,漫畫作者使用言語映射和語帶雙關的手法,來進一步闡述和反思全球各種議題,以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說明嚴肅又複雜的時事、政治、經濟和永續發展等議題。有時漫畫甚至還能為人們開拓新思路和新視角。」
《聯合早報》執行總編輯韓詠梅。(陳淵莊攝)
《聯合早報》執行總編輯韓詠梅在致辭中說:「漫畫是最有親和力的一種媒介。漫畫不需要太多文字,它能用圖像直接觸達人類共同的想像,是最接地氣的共同語言。」
100幅漫畫中英雙語
出現在10座小販中心
為慶祝創刊100周年,《聯合早報》在5月20日至6月25日舉辦 「生活百態」線上線下漫畫展,共展出飲食、環境、出行、科技和疫情主題的100幅精選漫畫,漫畫內容均以中英雙語呈現。
當中有10幅會走進社區,在麥士威、中峇魯、武吉知馬、東海岸、 達曼裕廊、武吉坎貝拉、榜鵝、宏茂橋、高文,以及金文泰10座小販中心展出。
(陳淵莊攝)
這些小販中心的桌面都會貼上漫畫貼紙,食客只要用手機攝像鏡頭掃描上面的QR碼,就可看到這些漫畫,還有機會贏取獎品。
傅海燕說:「漫畫作者不僅僅是擅長繪畫的插畫師,他們更是目光敏銳、觀察入微的社會評論家。他們能夠對廣泛的議題進行及時的評議,讓讀者對眼前的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漫畫展展出了陳聰明、李太里、蔡新友、何漢聰、盧芳楷、陳銳勤、莊明讓、吳嘉禾、張進培,以及李會勝10名早報漫畫作者的作品。
已故早報前美術員吳嘉禾的遺孀劉亞紅(48歲,華文教師)和女兒也受邀出席活動。
已故早報前美術員吳嘉禾的遺孀劉亞紅(48歲,華文教師)和女兒。(陳淵莊攝)
劉亞紅受訪時說:「早報是一個非常暖心、有人情味的大家庭,很感謝早報沒有忘記嘉禾。他2021年因病去世後我和女兒都很想念他,能在這裡再次看到他的作品真的很激動。」
劉亞紅說,吳嘉禾從1974年開始投稿,2000年加入早報當美術員,在2014年退休後仍陸陸續續給早報畫了不少漫畫。她希望女兒能像爸爸一樣,將來從事一份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工作,為社會做出貢獻。
(張進培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