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對美發三個警告:不要脫鉤,不要干涉台海,不要搞認知作戰

2023-05-27

在G7聲明談及多個涉華危險議題後,新加坡副總理接連對美國發出三個警告,新加坡為何對中美關係如此關注?如何看待新加坡的立場?美國的對華政策又將帶來哪些風險?

日前舉行G7廣島峰會,在美國的主導下,七國集團聯合聲明中將涉華議題視為重點,不僅宣稱要對抗所謂的「中國經濟脅迫」,還就台海、南海等問題發聲,釋放出危險信號。

25日,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第28屆日經論壇「亞洲的未來」上發表演講,談到了對當前中美關係的擔憂,並發出三個警告。

第一,台海局勢臨近危險邊緣。

黃循財表示,雖然美國、中國都說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沒有改變,但是任何一方的遞進舉動,都會引起另一方的反擊,導致局勢越來越危險,發生意外或誤判的風險已大大增加,沒有人希望看到一場新的冷戰。

在導致台海危機的話題上,黃循財雖然同時提到了中美,但實際上,主要指向的還是美國。

在台灣問題上,新加坡的立場是一貫的,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上沒有動搖。而之所以台海局勢在不斷升溫,主要原因就是美國的越界行為以及對「台獨」分裂勢力釋放錯誤信號導致的,中國一直都是被動且克制地進行反擊。

因此,想要防止台海問題進一步激化,只能是美國放棄干涉台海。

第二,「去風險化」若過頭將使全球經濟碎片化。

黃循財提到,全球經濟和多邊貿易體系正面對著保護主義上升的挑戰,若「去風險化」過了頭,全球經濟將更為碎片化和脫鉤。

所謂「去風險化」的話題,正是美國近年來頻繁炒作的核心話題之一,在G7廣島峰會上,各國正是打著「去風險化」的旗號結成聯盟,宣稱要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以對抗所謂的「經濟脅迫」。

正如新華社在周四的評論文章所言,用詞軟化並不代表思維進化,以「去風險」替代「脫鉤」其實是新瓶裝舊酒。

美西方「去風險化」的做法,最終只會導致全球投資、貿易越來越單邊化,各自集中在地緣政治立場一致的國家,不僅會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最終也會導致各經濟體之間斷絕交流,走向「脫鉤」。

第三,不要用認知作戰分裂世界。

黃循財認為,複雜的世界不能簡單標上二元標籤,更不能用「民主對專制」這樣的認知框架來分裂世界或劃分出對立陣營,需要尊重各國的治理和政治制度,外部勢力不應強加價值觀。

顯然,黃循財的這番觀點也與中國的對外政策一致,中國一直倡導的是「求同存異」,共謀發展,堅持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然而美國為了實現自己的地緣戰略目標,強行用認知和意識形態來劃分陣營、分裂世界,這已經引起了全球愛好和平的國家的不滿。

正如黃循財所言,他的表態也代表了東協的心聲,也象徵著世界渴望走向多元化的大趨勢,而隨著越來越多國家看清美國分裂世界的本質,美國地緣戰略的推進只會越來越困難。


相关文章

  • 魏成輝晚宴風波:部長們與蘇海金的偶遇,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 主持一姐愛女:「中國人都是傻X」 慘遭劇組除名
  • 驚險!宏茂橋兩車猛烈相撞損毀嚴重,女童昏迷!目擊者挺身救援,現場畫面曝光
  • 中國小伙接神秘任務:繞飛3國入境新加坡,將14部手機丟垃圾桶!
  • 本地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連續七周攀升 冠病確診率創今年新高
  • 越來越多人投身住家式餐飲業 自願參加食品安全課程
  • 花店業者:今年母親節康乃馨需求強勁 同比增近一成
  • 年幼女兒患腦瘤六年三動刀 母親:需200倍正能量
  • 白住娘家啃老逾30年不爽被逐出家門 女郎狀告九旬老母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