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加里曼丹省的邦坦市,這個住宅區和工業區之間,只隔著大約800米寬的植被和濕地。工業區的主要租戶是一家化肥廠,住在住宅區內的約9000名居民大多是化肥廠的員工。雖然居民不時會嗅到化肥原料氨的難聞氣味,不過工廠表示排放量仍在安全水平內,不會對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叫人們更擔心的其實是危險化學事故的發生。
印尼雅加達的一個燃料儲存站3月就發生致命火患,造成附近33名居民死亡,這類重要國家設施的安全也因此備受關注。為做好防範,化肥廠會定期舉行應急演習,提高對危險事故的應對能力。
公司表示多個政府部門參與了他們的應急管理,希望在緊急事故發生時,能同居民有效溝通。村民也會參與,包括學習分辨不同的警報聲。
一名居民表示,他學會了如果聽到三聲警報就表示有危險,必須疏散。專家就認為,化肥廠風險高對環境的潛在破壞也不小,當局不應該只讓企業自我評估風險採取應對措施後就了事。而企業還能做的就是重新評估周圍環境並在工廠和住宅區之間預留足夠的緩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