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有一些博主为了博出位,更是将组屋称作是”要人命的村屋“,让人实在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说这些话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不过,怎么看也很难想像,下面这些很典型的组屋楼,会和碉堡扯上关系,反而更像个活靶子......
作为新加坡大部分人正居住着的房屋,新加坡的组屋其实不单单是政府建造的、让大部分人都能“居者有其屋”的房子,同时也为所有居民提供一个社区,一种生活方式。
图源:James Seah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就曾对外解释过,在他的城市规划设计大纲中,第一位的永远是生活功能配套。
因此,每个组屋扎堆的市镇内,都有一个“邻里中心”,集合就业、居住和日常消遣等功能。
环绕在组屋内的大巴窑市镇中心,图源:coffeekaki
虽然对比私宅,组屋的性质就决定了居住人数较多,隐私性较差也没有公寓那样的配套设施(如泳池、会所等),但对于安全性闻名世界的新加坡来说也不太算是个事。
至于一些设施嘛,去住家附近的体育中心和民众俱乐部就足够了。
图源:onePA
而且,这些年新加坡政府在设计组屋上也引入了更多巧思,让组屋在某些层面上不输给一些私宅了。
比如,越来越多高层组屋现在有了空中花园。像是在SkyVille@Dawson组屋的这个空中花园,就能一览无余新加坡的南部山脊和市中心的景色,每天都能吸引很多人去参观。
图源:海峡时报
还有现在政府正在大力发展的登加Tengah新镇,就是以“森林市镇”为卖点发展的。
以农村、田园、果庄等为主题,当局分别打造五个各具特色的住宅区。在这里绿色植物和水景会与住房无缝交织,给居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营造出人们与自然共生的景象。
登加新镇发展规划效果图,图源:HDB
在新加坡,住组屋绝对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新加坡也有不少明星也曾经是组屋的“拥簇”。
曾是新传媒七公主之一的陈凤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说过,自己买房时会选择买转售组屋而不是公寓。
“我已经35岁以上了,我觉得应该买组屋。我觉得不要浪费这个机会,我也觉得会比公寓来得比较没那么昂贵,那个是很大的一个考量。”
图源:见水印
还有前新加坡艺人Hugo Ng吴岱融。出生于新加坡的他,虽然7个月大就跟家人搬去了香港,并且因工作原因一直在中国香港。
但是,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他突然回到新加坡购买了一套组屋HDB单位!
来源:hk01
这位62岁的新加坡老人告诉香港媒体hk01,新加坡的政府组屋有多好,简直赞不绝口。
港媒报道,他只花了400万港元(70万新元)就购买了一套1400平方英尺(约130平米)的组屋,据说已经付清了房款。
他非常直白地对港媒说,新加坡公民不购买组屋是"笨的",因为政府对其有着大量补贴。
“有政府津贴,不买就笨咯!”他估计,在新加坡同样面积的私人公寓大约需要800万至900万港元(140万至150万新元),直接翻倍!
令人感到玩味的是,吴岱融早都不在新加坡发展了,却还用新加坡国籍薅著政府的羊毛。看来,组屋的“诱惑”还真是无人能抵挡。
综上所述,组屋环境又不差,价格又便宜,公民还能享受海量政府津贴,在新加坡住组屋又有什么丢人的呢?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