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新加坡《海峽時報》5月27日文章,原題:新加坡乾淨嗎?是時候還原光鮮外表下的實際情況了幾十年來,新加坡一直以乾淨、環保的「花園城市」之名享譽國際。但是時候面對現實了,這種認識已經脫離現實了。
儘管濱海灣花園、烏節路購物中心以及樟宜機場等地都以其異常乾淨的公共空間聞名,但大多數新加坡人居住的核心區域卻呈現出另一番讓人失望的景象。新加坡人似乎也明白問題是存在的,但遊客們還不知道這種變化。一名在海外生活了5年的新加坡人重遊故土後,在公共場所發現了大量令人不適的垃圾。儘管她曾稱這裡「完美無暇」「可能是全球最乾淨的地方」,如今卻失望於堆積如山的垃圾,認為它們玷污了新加坡的美名。新加坡公共衛生委員會稱,在新加坡成為真正乾淨的城市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每一個人都要為新加坡的清潔負起責任。
被問及亂丟垃圾的問題時,許多新加坡人都不認為它有多嚴重。這是因為新加坡有著由6萬名清潔工組成的環衛隊伍。相比於國土面積和人口,這個數字很龐大。但隨著投入資源變多,新加坡人變得自滿,許多人錯誤地認為,保持國家乾淨是政府的工作。新加坡人對清潔工的過分依賴令人擔憂,法國清潔工最近的罷工事件印證了這一點。並且,對亂丟垃圾人員的公示和罰款等措施,長期看來都不夠有效。
我們應該把清潔理念納入文化中,相比於依賴清潔工,將清潔理念融入課堂更為有效。儘管孩子們在課堂上展現的創意尚未轉化成有效的行動,但至少證明我們的思路是正確的。
最新研究表明,新加坡人為本國的衛生程度而驕傲。成長在乾淨、環保的新加坡,年輕一代無法想像骯髒、惡化的新加坡是怎樣的,我們需要強化公共衛生的重要性。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發起著名的「保持新加坡清潔運動」,將這片土地從第三世界的一潭死水變成如今名列前茅的國際大都市。正如他所言,乾淨是「文明的一大標誌」。
如今,新加坡人面臨挑戰。如果繼續這樣亂丟垃圾,截至2035年,實馬高島(新加坡本島以南8公里的一個垃圾埋置島)的垃圾處置場就會被填滿,新的垃圾將無處可去。(作者愛德華·D·西爾瓦,華澤勛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