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新加坡房價超過香港!亞太第一貴!移民後,註定要被割韭菜?

2023-05-31

點擊上方藍字「新加坡獅城椰子」

進入菜單欄點擊 ··· 鍵

將椰子設為星標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這兩座城市,被很多人稱作是「東亞雙子星」。

兩座城市一直被拿出來各種比較,都有各自的優勢,至今也沒有得出一個「XX更好」的定論。

圖源:彭博社

而在今年,香港又在吸引遊客方面扳回一城。萬事達卡發布的《2023年旅遊行業趨勢》報告顯示,在全面通關後,香港於今年2月及3月踏身亞太區旅客十大國際旅遊目的地的第3位,超越了新加坡及日本。

圖源:Trip101

新加坡和香港各自「鬥法」,不過,最近在某個榜單上新加坡對香港完成的「超越」,卻沒有讓太多人歡欣鼓舞......

新加坡房價全亞太第一!

很多人都離開了這裡...

昨天(5月30日),城市土地學會(簡稱ULI)發布了一份《ULI亞太住宅可及性指數報告2023》。

報告中著重於研究亞太八個國家和地區的45個主要城市,像是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中國、印度、越南和菲律賓,都是研究報告中的重點。

報告中指出,新加坡私宅項目價格的中位數已經超過了120萬美金(約162萬新幣),比香港房產價格的約116萬美金還高。

在所有的亞太區45個城市裡,新加坡的私宅價格是最貴的!

房價中位數

不過,雖然總價最貴,但若是按照每平方公尺的房價來看,新加坡並沒有超過香港,而是以10715美金/平方公尺的價格位居榜單中第三,對比香港的19678美金/平方公尺的價格還是要便宜一些的。

當然,新加坡也有超過80%的人口居住在政府組屋而並不是住在私宅里。

對比起高昂的私宅房價,新加坡組屋房價中位數不到53萬美金(不到72萬新幣),少了一半以上。

圖源:南華早報

另一方面,這一年飆漲的私宅價格,是新加坡樓市火熱的最好證明,連帶著租房市場也被炒熱了。

根據同一份報告,新加坡私宅的月租中位數約2600美金,也高於香港的1686美金。也就是說,目前不論是買房還是租房(單指私宅),新加坡都是最貴的那個城市。

租金中位數

不過,雖然房價很高,但報告認為在新加坡擁有房產卻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

第一,對於大部分新加坡公民和PR來說,政府為他們提供了價格相對低廉的組屋。再者,新加坡家庭年收入中位數達8萬7900萬美元(約11.9萬新幣),也是報告中所有城市中最富裕的。

因此,以房價中位數與家庭收入中位數比率來看,新加坡政府組屋是最可負擔的房產之一,僅次於澳洲布里斯本的公寓。

圖源:海峽時報

當然,對於在新加坡本地沒有身份(這裡只公民或PR身份)的人來說,購買政府組屋不太容易。

飆漲的房價和租金對於一些人來說成為了生活的主要負擔,影響了他們繼續留下來生活的念頭。

一名來新加坡已有五年的網友也發文吐槽,稱新加坡的每年不斷上漲的房租,已經讓自己有些「喘不過氣來」:

來新加坡5年了!!想放棄!

每一年都在為房子和房租發愁。第一年剛來然後一個人租一間房才$600,過後和親戚合租,租金還算不錯,3房$1800。

第二年因為工作換地點,然後搬去5房$2100。第三年因為疫情,屋主也沒有起價,$2100。

第四年屋主起了房租$2800,然後其他人也不想租了各自找地方搬,然後租了一間主人房$1200。

第五年,合約到期,屋主也又漲了$3500。因為之前是二房東轉租,今天他們不續了,到我續,然後另外一個普通房的租客不住了,現在要找人合租。

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順利,之前難找房子住,現在好了,找人合租也難。每一年都有不同得煩惱,合約到期又煩漲租,到期了又煩沒有人一起合租。

真的很想回去,但是又不甘心!工資漲100,房租也漲!,漲了和沒有漲一樣!

以上內容來自小紅書@伊娃Ssi

一些人因為房價和房租逃離新加坡,但過去一年裡也有無數人選擇來到新加坡打拚,來的這些人里,不乏有人是奔著最終完成移民的目標。

然而,網絡上卻時有聲音認為,移民新加坡並不是個好主意,特別是「普通人」,移民新加坡後會成為「新鮮的韭菜」......

圖源:Todayonline

移民新加坡會被韭菜:

普通人在這裡沒有生存空間?

上個月,中國某自媒體發布了這麼一篇文章,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反響,閱讀人數早早突破了幾十萬。

文章里描繪出的新加坡,是個不近人情的、似乎是精英把控整個國家生存的社會。原文中對於新加坡的描述,是這樣的:

新加坡確實走的是精英治國的道路。但是,精英主義,就等同於踐行社會達爾文主義嗎?

作者偏見之一:

新加坡沒有上升渠道

要知道,社會達爾文主義認為「人類社會也存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現象」,鼓吹的是只有強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遭受滅亡的命運。

而新加坡社會雖然推崇「強者」,但也沒有放棄「弱者」,而是儘可能地提供了足夠多的自願搭好了足夠大的舞台,讓「弱者」有機會能夠追上甚至反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圖源:IPS Commons

比如第四代領導人團隊中的教育部長陳振聲,他的父母在他念小一時離異,他和一家六口住在循環路三房式組屋裡。

他的母親扛起養家的重任,一人打兩份工,上午在一家外國公司做清潔工作,下午到雞精瓶蓋加工廠打工,含辛茹苦把他和姐姐撫養成人。

而他也不負眾望,一路成績優異的他每次都能獲得助學金。從新加坡最頂尖的名校萊佛士初級學院畢業後,他獲得了總統獎學金和新加坡武裝部隊獎學金,畢業後成為職業軍人。從政前,他已經做到了陸軍總長的位置。

陳振聲(左)接替陸軍總長,圖源:新加坡國防部

可以說,陳振聲的成功一方面是他自己足夠努力,一方面也是新加坡為他提供足夠的向上通道。兩者缺一不可。

除了陳振聲以外,TikTok總裁周受資的出身其實也並不富貴。

本地媒體《海峽時報》曾報道,周受資的父親是建築業從業人員,母親則從事會計工作,放在整個新加坡來可以說是相當普通。

但是,在他12歲那年,他以高分考入了新加坡最頂尖名校——華僑中學,開始了一路「開掛」的人生。

華僑中學是一所百年名校,圖源:Coconuts

要知道,新加坡華僑中學裡的所有的學生都能順利升入大學。其中30%是到美國的哈佛、普林斯頓、耶魯等常春藤大學及英國牛津、劍橋等一流大學深造。

進入了華僑中學後,周受資也通過自身的努力也成為了頂尖精英,並在A水準考試後,成功拿到了倫敦大學學院UCL經濟學的錄取通知。

當年還略顯青澀的周受資,圖源:TikTok@SHOU.TIME

像陳振聲、周受資這樣出生在相當普通甚至可以說是差勁的家庭里,卻依舊能最終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人在新加坡社會裡比比皆是,作者憑什麼說新加坡是個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氛圍濃厚的地方?

作者偏見之二:

新加坡社會福利不值一提

除了對新加坡有著不準確的判描述外,該文作者還特別善用春秋筆法,來對新加坡大肆批評,比如下面這句:

除了組屋和半價醫療之外,新加坡的中低等收入家庭幾乎就沒有其他福利。

住房問題一向都是民生課題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新加坡政府通過組屋政策,實現了91%人口的住房自有率,是個令人嘖嘖稱奇無數人側目的一項偉大成就。

要知道,新加坡的組屋,讓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就能幾乎立即擁有自己的房子,新加坡政府曾幫大家算了一筆帳

  • 24萬新幣的房子

  • 用公積金或現金首付3萬6千

  • 政府再補貼6萬5千

  • 最後貸款13萬9千

  • 每月只要償還631新幣(25年),剛好能用每月存入的公積金償還

也就是說,只要整個家庭月收入3000新幣以上(在新加坡不算高),就能負擔一套三房式的新組屋......

就在最近,中國香港一名立法會議員來到新加坡參加會議時,還特別到組屋參觀了解準備倡導港府效仿。可為何到了作者這裡,卻幾乎一筆就帶過了仿佛完全不值得一題?

來源:文匯網

作者偏見之三:

新加坡老年人生活辛苦

為了描繪出新加坡「地獄」般的生活,作者還拿新加坡老年人需要打工為生大肆批判。

但實際上,作者只看到了開租車、刷盤子的老人,卻沒有注意到,每天含飴弄孫整天只要去巴剎買菜,或者坐在組屋樓下聊天玩耍的老人們:

圖源:CNA

當然,也更不用指望作者能看到那些沒事就去民眾俱樂部參加各種課程的老人們了......

圖源:海峽時報

當染,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年也有不少老人繼續工作。但原因是一些老人在一次性領到公積金後揮霍一空,只能繼續出來工作自力更生。(還有一些人是單純趁自己還能幹活的時候多攢些養老本)

而作為一個老齡化社會,提高退休年齡是很多國家的常見做法,單單依靠政府給他們養老並不現實,會給國家財政造成嚴重的負擔。

再者說,新加坡從來沒有標榜過自己是個福利國家,作者拿福利國家的制度來要求新加坡,是不是有些不合適?(新加坡可沒像大多數福利國家一樣對人民收重稅)

圖源:HDB

作者偏見之四:

外國人在新加坡是「燃料」

最後,作者似乎對新加坡的勞動人民待遇相當不滿意,似乎要好好清算一番,甚至將新加坡的做法稱作是一種「剝削」:

但實際上,新加坡勞工的居住環境不能說太好,但也很難和差勁聯繫在一起吧?至少和大部分人心中的客工宿舍印象沒差?

圖源:Financial Times

說起來,又有多少想要移民的「普通人」,是拿著WP准證在加工業、建築業和海運業等有輪班制度的行業工作的人呢?(在服務業、製造業的WP准證持有者可以租組屋房間)

再者說,這些人來新加坡打工,只要企業按照合同按時發薪水,又有什麼剝削可言?又不存在強制籤賣身合同......

作者列舉起移民新加坡的「劣勢」起來頭頭是道,比如要求所有男性都要服兵役啊(享受了福利不想履行義務?)、對外資過度依賴抗風險能力弱啊(各大國會允許作為東西方中轉站的新加坡出現這種情況嗎?)......

圖源:新華網

新加坡的貧富差距問題也被拿出來說事。作者言之鑿鑿地表示「新加坡的貧富差距極大,基尼係數一度曾達到過0.48!這大大超出了0.4的警戒線」。

但實際情況呢?從2010年開始,新加坡的基尼係數從未到過0.48,且經過政府對居民轉移支付再分配政策調整後,基尼係數自2019年就降到了0.4以下了。(下圖橙色曲線)

通篇都是不實的數據和推論,只能說,文章里的「普通人」和我們認為的「普通人」,其實並沒有什麼關聯,只是作者一廂情願地臆想罷了。

可能,新加坡確實最近幾年太火了,只要帶上「新加坡」這三個字,流量就到手了?


相关文章

  •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 新加坡周末逛街地圖 藏在街巷裡的文藝靈魂,像遊客一樣重新愛上自己的城市...
  • 比爾蓋茨在新加坡找房!臉書聯合創始人也入籍新加坡,還有他們...
  • 新加坡2025年大選有哪些動向值得注意?【新加坡百問百答95】
  • 新加坡泡泡瑪特母親節活動!指定款買一送一+買滿88新送禮物🥳長周末就去買買買~
  • 新加坡本地銀行開戶攻略指南——華僑銀行,您不可或缺的選擇
  • 黃循財出席衛塞節慶典:以佛教精神為紐帶,共築和諧社會
  • 今天快去!新加坡這裡有免費美祿!還有半價火鍋、特價自助餐....
  • 新加坡2025年大選有哪些動向值得注意?【新加坡百問百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