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一”战略在半导体企业之中越加盛行。(路透社)
随着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后疫情时代供应链韧性需更强化,越来越多半导体企业落实“中国加一”战略,把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
市场人士指出,新加坡政治稳定且商业环境友好,吸引不少跨国企业在新加坡持续扩展,是它们寻求供应链多元化的首选之地。
新加坡半导体工业协会(SSIA)执行董事洪玮盛说,早从中美贸易战开打,半导体行业一直寻求实现供应链多元化。“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企业不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避免依赖单一货源。”
他指出,新加坡继续在全球半导体价值链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跨国企业过去几年在新加坡持续扩展,包括美国晶圆代工厂格芯(GlobalFoundries)和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格芯新加坡区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陈耀光说,新加坡政治稳定、商业环境友好,加上有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半导体行业增长。凭借新加坡熟练的劳动力、吸引技术人才的强大能力,以及作为区域中心的战略地位,新加坡已成为半导体公司展开先进位造、研发、设计和测试芯片的重要枢纽。
他强调,由于格芯在新加坡、欧洲和美国设厂,因此制造能力灵活,可满足不同市场和地区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安全的供应链。
分析师:新加坡已建立
成熟半导体生态系统
星展集团研究分析师林丽卿和沙琴(Sachin Mittal)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分析,新加坡拥有多项优势,因而能成为半导体企业寻求多元化的首选之地。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美国半导体公司的晶圆产能有超过一半分布在美国境外,新加坡占19.1%,比率高于欧洲、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
他们也指出,新加坡已建立一个成熟半导体生态系统,吸引了产业链中不同的业者进驻,涵盖无厂(fabless)、晶圆代工(foundry)、集成设备制造(IDM)、器具制造和封装与测试。
在新加坡上市的半导体股,星展集团研究看好上游企业UMS控股(UMS Holdings)、永科控股(AEM Holdings)和杰纬特科技(Grand Venture Technology),以及下游企业创业公司(Venture Corp),它们主要的生产设施都在中国境外,有望从“中国加一”的趋势中取得良好机遇。
辉立证券研究主管周冠龙和马来亚银行证券分析师薛泽铭受访时持有相同意见,看好产业链上游的新加坡半导体股能从中受益,基于半导体供应链转移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更多元件也已从中国转移至其他地方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