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東南亞國家中,新加坡是頗為特殊的一個。其國土面積不過幾百平方公里,僅相當於一座城市,但卻因扼守馬六甲海峽的重要地緣位置,而成為了國際航運、物流和金融樞紐之一。為此,該國建設了與之領土面積和人口規模不成比例的強大軍力,在東南亞範圍內都算得上是位列前三甲。如在海上戰力方面,新加坡海軍就裝備有性能不俗的隱身護衛艦,還從德國訂購了先進的常規潛艇。但有意思的是,新加坡的雄心似乎不止於此,而是一直有著成為「有航母國家」的願望。
中國擁有航母一事讓不少國家深受觸動
隨著「遼寧艦」在11年前服役,讓中國成為「全球航母俱樂部」中的一員後,新加坡國內「列裝航空母艦」的呼聲就愈發高漲起來。在前不久於新加坡舉行的第13屆亞洲國際海事防務展上,該國再度展出了名為「堅韌-160」的直升機航母模型。事實上早在2015年,「堅韌-160」模型就曾首次現身,但當時其還顯得很簡陋,大量艦體細節布局均為確定,而此次亮相的「堅韌-160」直升機航母模型顯然有了更加豐富的細節,意味著新加坡海軍對該艦的布局和性能設想都更加精細化了。
新加坡展出的「堅韌-160」直升機航母模型
按照新方發布的數據來看,「堅韌-160」是一艘排水量達1.45萬噸的大型艦艇,使用直通式平甲板,可同時起降5架直升機,且具備在未來起降F-35B艦載機的潛力。此外,該艦內部還劃分出了機庫、車輛裝載庫和塢艙,顯然說明其也具備不俗的兩棲作戰能力。僅從外形來推測,「堅韌-160」或在一定程度上參照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大隅」級船塢登陸艦。
美國推出了「閃電航母」概念
受美國在兩棲攻擊艦的基礎上搭載F-35B垂直起降戰機,進而發展「閃電航母」概念的影響,近年來基於兩棲攻擊艦來提升海上航空戰力的做法,似乎開始有了越來越大的吸引力。對於那些不具備研發或建造大型航母的能力,但卻可以建造或買到兩棲攻擊艦,且亦可進口F-35B戰機的國家來說,這無疑是一條成本較低但收效很快的路。雖然此類「閃電航母」完全無法與正規航母相提並論,但卻是有總比沒有強,尤為適合一些海軍規模不大,但又希望具備一定海上航空戰力的國家。
愈發精細的「堅韌-160」直升機航母模型
但即便如此,以區區1.45萬噸級的噸位水平,就想有效運用F-35B,新加坡人的想法或許還是過於樂觀了。要知道,即便是2.7萬噸級的日本「出雲」級准航母,在改造後的艦載機搭載能力,也不過是10~14架F-35B。而「堅韌-160」的甲板面積和機庫尺寸不可能與「出雲」級相媲美,恐怕其最多也只能搭載6~8架F-35B,這種規模的航空戰力幾乎是聊勝於無。
新加坡若擁有航母或反而自找麻煩
或許是意識到了效費比不高的問題,自8年前「堅韌-160」的模型首次公開後,時至今日其仍只停留在模型的程度。顯然,無論是直升機航母還是准航母,抑或是所謂的「閃電航母」,對新加坡來說都還是很難付諸實踐的高端裝備。新加坡國內缺乏建造此類大噸位軍用艦艇的經驗和能力,而更重要的一點在於,當前新加坡海軍的整體實力,其實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過盛」,甚至引起了如馬來西亞等周邊域內國家的警惕和不滿。如果再發展航母一類的艦艇,恐會引發地區內國家更大的反彈,甚至會引發一場地區軍備競賽。
新加坡海軍的力量已略顯過盛
可以說,新加坡是一個情況頗為特殊的國家,其或許真有航母方面的雄心壯志,但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貿然發展航母卻並不合適,不僅難以提升自保能力,反而會給自己帶來某些麻煩。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航空母艦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戰術類武器,而是一款可改變地緣格局的戰略性武器,中國為何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航空母艦,想必所有人都能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