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是一家,中国与新加坡相距虽远,但华人的情谊永难割舍!
19世纪末,一大批中国人因经济困难、躲避战火、高薪招工等影响,选择下南洋谋生。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东南亚的华商富豪,多是在那时下南洋打拼而来。
《简明中国移民史》记载,从1840-1930这90年间,仅福建、广东两省每年就平均有10万人出国。虽然人去了南洋,但情谊哪怕隔着山海、岁月,也依旧醇厚。
近日,就有一名中国人,第一次出国就是前往新加坡,寻找80多年前出资帮助建房的叔公后人,继承现在的房产地皮!
身负全家的期待,
60岁中国大叔来新加坡寻亲
“归还”70万地皮继承权
这是林元水第一次来新加坡,他是名建筑工人,今年已经60岁了。
这一次来新加坡,他身负全家人的期待。他要寻找自己叔公的三个儿子,林添福、林添法与林添河,让他们继承家中位于黄金地段,价值70万元(约合14万新元)的地皮(原来是楼房,现已因危房改造计划拆除)。
其实在很久之前,家中就想着将房产连带地皮交给在新加坡的叔公后人,林元水的父母临终前还记挂此事,让他一定要找到叔公的后人。
但直到不久前,遇到在新加坡打工的老乡回家探亲,帮忙办理去新加坡的签证,林元水才来到新加坡寻人。
图源:网络
19世纪末叔祖下南洋去新加坡谋生,
叔公几乎每月都往家寄钱
还送3000两白银盖房子
林元水口中的房子,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何非要远赴新加坡的叔公后人继承呢?
原来,19世纪末,林元水的叔祖远赴南洋谋生,之后就定居新加坡,生下了叔公林协,当时两家人一直有书信往来。
林元水的爷爷30多岁因故离世,只有奶奶独自一人抚养父亲长大。叔公得知后,几乎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这一寄就是20年。
不仅如此,叔公还在1932年出资2000两白银,在家乡修建了2间楼房供人居住。
日本侵华让两家联系中断,
房屋继承权一直为新加坡叔公家保留
但自1937年日本侵华后,联系就断了。
如今,林元水也不知道叔公家的三个儿子是否在世,按照年龄来算,他们的下一代都应该70多岁了。
林元水表示,1952年当地政府将这两间房屋登记在叔公的儿子林添福的名下,现在两间房屋被划入危房改造项目范围,去年已拆。按照当地政策,堂叔林添福与他的直系亲属或后代拥有房屋的继承权。
“这两间房屋位于镇上中山街的黄金地段,如今地皮值70万人民币(约14万新元)。”
村里曾有人打房屋主意,
幸而被不识字的父亲发现
村里曾经有人想要打这两间房子的主意,但所幸父亲足够小心,才没让对方得逞。
林元水的父亲虽然大字不识,但大是大非心里非常有主意。他常对林元水兄弟4人说,没有叔公就没有现在的他们,以后要报答他的恩情。
他的父亲临终前,还特地叮嘱,这两间房屋是叔公的财产,要找到叔公的后人来报恩,谁也不能私吞。
于是,就有了林元水的新加坡寻亲之旅。
时隔86年来新加坡寻亲,
花费$4000都没找到人
称这次找不到下次再来!
林元水的三个哥哥,都不识字,寻亲这件事,只能落在林元水身上。
5月19日,林元水抵达新加坡。由于和叔公一家断了联系,过去2周,他东奔西走,不断走访龙山宫的林乡宗亲、远亲询问叔公一家的消息。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