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天氣已經相當炎熱,然而民眾需要為更加高溫的天氣做好準備,因為馬來西亞預計將經歷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大馬氣象局表示,從本月開始,大馬將進入弱厄爾尼諾狀態,並在今年的最後兩個月達到中等強度。
厄爾尼諾現象 根據《星報》報道,大馬氣象局預計未來的6至10月,天氣將更加炎熱和乾燥。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太平洋赤道東部海水溫度異常升高的一種氣候現象,與南方濤動(Southern Oscillation)現象密切相關,兩者合稱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
在正常情況下,太平洋赤道東部的海水溫度相對較冷,而赤道西部的海水溫度較暖,形成了所謂的「赤道溫差」。然而,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赤道東部的海水溫度異常升高,形成所謂的「厄爾尼諾事件」。
預計不會出現極端溫度 大馬氣象局指出,截至5月30日,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狀況呈中性,預計將從6月開始過渡到弱厄爾尼諾狀態,並在11月和12月達到中等強度。該局預測,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會導致氣溫上升約1ºC至2ºC,但預計大馬在6至12月不會出現超過38ºC的極端溫度。
根據大馬氣象局的數據,今年迄今為止,4月是最熱的月份,彭亨勞勿地區於4月16日達到了38.6ºC的最高溫度。預計這將是今年的最高溫度,而5月的最高溫度沒有超過37.5ºC。
勿長時間暴露在極端紫外線下 此外,大馬氣象局提醒民眾定期查看官方網站上每天更新的紫外線(UV)指數。該指數從0開始,2及以下為低紫外線,3至5為中等,6和7為高,8至10為極高,11及以上屬於極端。
根據氣象局的數據,在多雲條件下,大馬的紫外線指數預計介於3至7之間,而在晴朗無雲的情況下,可能達到11至14的極端水平。
長時間暴露在極端紫外線下可能對組織和器官功能產生影響,並引發噁心、嘔吐、皮膚發紅、脫髮和輻射灼傷等急性反應。在長時間暴露於紫外線輻射下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急性輻射綜合症,甚至導致死亡。
根據大馬氣象局每日(6月4日)上午11時至下午3時觀測的紫外線指數,4月的紫外線指數最高在8至14之間,而5月略有降低,最高指數在7至12之間。
多地高溫黃色警報 大馬氣象局周六(6月3日)發布了高溫天氣警報,其中彭亨的關丹、淡馬魯和文冬地區,以及沙巴的京那巴當岸地區連續3天的最高溫度都在35°C至37°C之間,達到了高溫黃色警報標準。
其他地區周六的最高溫度都低於35°C。當一個地區連續3天的最高溫度在37°C至40°C之間時,被視為熱浪,而連續3天的最高溫度超過40°C則被視為極端熱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