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衛生部:Omicron患者可居家康復

2021-12-27

(新加坡27日訊)新加坡衛生部調整對Omicron變種毒株的應對方式,感染Omicron的冠病患者今日起無須一律送往指定設施隔離,而是按照目前應對其他變種毒株的條例,根據病況和接觸程度加以區分。

新加坡衛生部昨晚發文告說,根據全球目前對Omicron變種毒株最新的數據和抗疫經驗,新加坡預計會出現比Delta更多的病例,但重症和死亡的比率將比德爾塔來得少。這是因為奧密克戎的病症較不嚴重,冠病疫苗和追加劑也能提供一定的保護作用。

因此,當局調整處理Omicron冠病病例的方式。從今日起,處理Omicron冠病病例的默認方式,不再是在指定設施隔離。與目前對其他冠病病例的處理方式一樣,身體不適和出現冠病症狀的Omicron冠病病例將根據臨床症狀,被安排加入居家康復計劃,或在社區護理設施康復。已接種疫苗或未滿12歲的患者須隔離10天,未完成接種者隔離14天。

身體無恙,但檢測呈陽者,則應在首72小時留在家中,避免與他人接觸。在72小時後,如果ART檢測呈陰,便可恢復自由活動。如果期間感到不適,例如發高燒或氣喘,應立即求醫。

與確診Omicron病患密切接觸者將接到為期7天的健康風險警告。他們在這7天只要進行抗原快速檢測(ART)自檢,結果呈陰便可出門。

此外,相關的接觸者追蹤工作也調整,以家人自行申報,使用合力追蹤等數碼工具,以及密切控制醫院、療養院、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安老院和學前教育中心等高風險場所為主。

新加坡衛生部說,上述調整將讓新加坡把醫療資源集中在重症病例和保護高風險場所,回到以單一、精簡的方式應對冠病,無須根據不同的冠病變種毒株作區分。這將讓實地運作和遵守準則更方便。」

截至本月25日,新加坡共有546起Omicron確診病例,其中443起為境外輸入,103起為本土傳播。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文告,單是上周,新加坡就有13起無關聯的Omicron社區病例,以及78起同其他病例有關的社區病例。

目前數據顯示,感染Omicron的病患住院和患上重症的風險比感染Delta的病患低。

新加坡衛生部表示,新加坡目前尚未有Omicron病患需要進入加護病房或供氧,不過這可能與大多數病患年紀較輕和都已完成疫苗接種有關。

該部指出,國外研究初步估計,接種兩劑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可使有症狀的Omicron感染風險降低約35%。如果已經完成接種追加劑,風險降低的幅度可進一步擴大至75%。

該部強調,目前仍須推動疫苗追加劑的接種計劃,讓公眾能獲得更好的保護。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不買珠寶不准離店!中國旅遊團入境新加坡後竟被困『小黑屋』…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小心!這種"兼職"可能要坐牢 新加坡最新判例給所有掛名董事敲警鐘!
  • 李凱馨辱華風波延燒 《赴山海》恐砸千萬人民幣「用AI換臉」
  • 拒絕公開馮德萊恩與輝瑞總裁通信 歐盟法院:做法不當
  • 怡豐城平價超市開設本地首個韓國樂天瑪特賣場
  • 樟宜東商業休閒區 中轉旅客新興聚集地
  • 武吉班讓輕軌鳳凰站電梯故障九小時 居民申訴不便
  • 亞洲首家!國大心臟中心 招募病患尋罕見心臟病根治法